第53部分(1 / 4)

5。勞瘧

症狀:瘧疾遷延日久,每遇勞累輒易發作,發時寒熱較輕,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怠乏力,短氣懶言,納少自汗,舌質淡,脈細弱。

證機概要:瘧邪久留,氣血耗傷。

治法:益氣養血,扶正祛邪。

代表方:何人飲加減。本方功能補氣養血,用於氣血虧虛,久瘧不已,面色萎黃,倦怠之證。

常用藥:何首烏、人參、白朮、當歸、白芍補益氣血;陳皮理氣和中;生薑、大棗調和營衛;青蒿、常山祛邪截瘧。

氣虛較著,倦怠自汗者,可加黃芪、浮小麥;偏於陰虛,下午或夜晚見低熱,舌質紅絳者,加生地、鱉甲、白薇;如胸悶脘痞,大便稀溏,舌苔濁膩者,去首烏,加半夏、草果芳化溼濁。

此外,久瘧不愈,痰濁瘀血互結,左脅下形成痞塊,此即《金匱要略》所稱之瘧母。治宜軟堅散結,祛瘀化痰,方用鱉甲煎丸。兼有氣血虧虛者,配合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以扶正祛邪。

【預後轉歸】

正瘧經及時治療,預後較好。若重複感染或不同瘧原蟲混合感染,或發病的初期及後期,發病常不規則,臨床表現複雜,辨證較為困難。瘧疾重症,出現神智症狀或過高熱者,一般預後較差。

【預防調護】

本病為蚊蟲傳播,故應加強滅蚊、防蚊措施。

瘧疾發作期應臥床休息。寒戰時加蓋衣被,注意保暖,多飲熱開水;發熱時減去衣被。如高熱不退,可予冷敷,或針刺合谷、曲池等穴。瘴瘧神志昏迷者,應加強護理,注意觀察病人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和神志變化,予以適當處理。汗出後用溫水擦身,換去溼衣,避免吹風。服藥宜在瘧發前2小時。飲食以易於消化、富有營養之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宜。久瘧須注意休息,加強飲食調補。有瘧母者,可食用甲魚滋陰軟堅,有助於痞塊的消散。

【臨證備要】

1。瘧邪伏藏於半表半里,屬少陽經脈部位,故歷來有“瘧不離少陽”之說。在治療上,一般多使用柴胡之劑,但必須辨證,不能見到瘧疾一概使用之,臨床應掌握寒熱往來的症狀特點使用為宜。

2。瘧疾的治療可在辨證的基礎上選加截瘧藥物,常用的如常山、青蒿、檳榔、馬鞭草、稀薟草、烏梅等。此外,服藥時間一般以瘧發前2小時為宜。若在瘧發之際服藥,容易發生嘔吐不適,且難以控制發作。

3。瘴瘧來勢兇猛,病情險惡,治療應重視解毒除瘴。若出現神昏譫語、痙厥抽搐等嚴重症狀時,宜早投清心開竅藥物,必要時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醫案舉隅】

友人裴某之第三女患瘧,某醫投以柴胡劑二帖,不愈。餘診其脈洪滑,詢之月經正常,未懷孕。每日下午發作時,熱多寒少,汗大出,惡風,煩渴喜飲。思此是“溫瘧”,脈洪滑、煩渴喜飲是白虎湯證,汗出惡風是桂枝湯證,即書白虎加桂枝湯:生石膏48g,知母18g,炙甘草6g,粳米18g,桂枝6g,水4盅,煮米熟湯成,溫服。1劑病癒大半,2劑瘧不發作。

按:據《素問·瘧論》所載,溫瘧以“先熱後寒”、熱多寒少為特點,“得之於冬中風寒之邪,至春陽氣大發,溫熱外引而發病。”

以本案臨床表現,當屬表證未罷,而邪傳陽明,非邪在半表半里之柴胡也,故用白虎加桂枝湯取效。白虎加桂枝湯證為七分陽明,三分太陽,嶽老抓住“脈洪滑、煩渴喜飲是白虎湯證,汗出惡風是桂枝湯證”的病機特點,兩劑而愈,說明抓住主證是辨證論治的關鍵所在。足見迷信柴胡劑或其他治瘧特效藥而不知靈活以掌握之者,殊有失中醫辨證論治之規律。

(陳可冀等。嶽美中醫案集。人民衛生出版社。1978)

【古代文獻精選】

《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瘧多寒者,名日牝瘧,蜀漆散主之。”

《醫學綱目·瘧寒熱》:“衛與邪相併,則病作,與邪相離,則病休。其並於陰則寒,並於陽則熱;離於陰則寒已,離於陽則熱已。至次日又集而併合,則復病也。”

《症因脈治·瘧疾總論》:“瘴瘧之症,瘧發之時,神識昏迷,狂妄多言,或聲音啞嗄。”“瘴氣人人臟腑,血聚上焦,敗血瘀於心竅,毒涎聚於肝脾,則瘴毒瘧疾之症作矣。”

第五章腎系病證

腎藏精,寓元陰元陽,為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之源,生命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