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2 / 4)

證機概要:肝鬱化火,痰火內盛,上擾元神。

治法:清肝瀉火,化痰寧心。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合滌痰湯加減。前方以清瀉肝火為主,用於肝火熾盛者;後方滌痰開竅見長,用於痰濁內盛者。二方合用加減,適用於肝火痰熱互結之證。

常用藥:龍膽草、黃芩、梔子直入肝經而瀉肝火;貝母、瓜蔞、竹茹、膽南星清熱化痰;茯苓、橘紅、枳實健脾理氣化痰;石菖蒲、遠志化痰開竅;石決明、牡蠣重鎮安神。

有肝火動風之勢者,加天麻、鉤藤、地龍、全蠍以平肝息風;大便秘結者,加大黃、芒硝以瀉下通便;徹夜難寐者,加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以養心安神。

2。脾虛痰盛證

症狀:平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胸脘痞悶,納差便溏。發作時面色晦滯或晄白,四肢不溫,蜷臥拘急,嘔吐涎沫,叫聲低怯。舌質淡,苔白膩,脈濡滑或弦細滑。

證機概要:脾虛不運,痰溼內盛。

治法:健脾化痰。

代表方:六君子湯加減。本方具有補氣健脾、祛溼化痰之功,適用於癇病休止期之脾虛痰溼內盛者。

常用藥:黨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健脾益氣助運;陳皮、半夏、竹茹理氣化痰降逆;白豆蔻、砂仁醒脾化溼;石菖蒲、遠志、琥珀化痰開竅,寧心安神。

痰濁盛而噁心嘔吐痰涎者,加膽南星、瓜蔞、旋覆花化痰降濁;便溏者,加薏苡仁、炒扁豆、炮姜等健脾止瀉;脘腹飽脹,飲食難下者,加神曲、谷芽、麥芽以消食和胃;兼見心脾氣血兩虛者,合歸脾湯加減;若精神不振,久而不復,當大補精血,益氣養神,宜常服河車大造丸。

3。肝腎陰虛證

症狀:癇病頻發,神思恍惚,面色晦暗,頭暈目眩,伴兩目乾澀,耳輪焦枯不澤,健忘失眠,腰膝痠軟,大便乾燥,舌紅,苔薄白或薄黃少津,脈沉細數。

證機概要:癇病日久,肝腎陰虛,髓海不足,腦失所養。

治法:滋養肝腎,填精益髓。

代表方:大補元煎加減。本方能滋補肝腎,養陰填精,適用於癇病日久不愈,肝腎陰精虧虛者。

常用藥: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杜仲補益肝腎,滋陰養血;人參、炙甘草、山藥、大棗補氣健脾;鹿角膠、龜板膠填精益髓;牡蠣、鱉甲滋陰潛陽安神;石菖蒲、遠志宣竅安神。

若神思恍惚,持續時間長者,可合酸棗仁湯加阿膠、龍眼肉養心安神;恐懼、焦慮、憂鬱者,可合甘麥大棗湯以緩急安神;若水不制火,心腎不交者,合交泰丸加減以清心除煩;大便乾燥者,加玄參、肉蓯蓉、火麻仁以養陰潤腸通便。

在休止期,投以滋補肝腎之品,既可育陰潛陽息風,又可柔筋,對防止癇病的頻發有一定作用。

4。瘀阻腦絡證

症狀:平素頭暈頭痛,痛有定處,常伴單側肢體抽搐,或一側面部抽動,顏面口唇青紫,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脈澀或弦。多繼發於中風、顱腦外傷、產傷、顱內感染性疾患後。

證機概要:瘀血阻竅,腦絡閉塞,腦神失養。治法:活血化瘀,息風通絡。

代表方:通竅活血湯加減。本方有活血祛瘀、通絡開竅之功,適用於癇病休止期之頭痛頭暈、肢體抽動等症。

常用藥:石菖蒲、遠志芳香開竅;老蔥通陽開竅;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地龍活血通絡;天麻、殭蠶、全蠍息風止痙;龍骨、牡蠣鎮心安神。

肝陽上亢者,加鉤藤、石決明、白芍以平肝潛陽;痰涎偏盛者,加半夏、膽南星、竹茹以化痰洩濁;納差乏力,少氣懶言,肢體癱軟者,加黃芪、黨參、白朮以補中益氣。

【預後轉歸】

癇病的預後與轉歸取決於患者的體質強弱、正氣盛衰與邪氣輕重、邪伏深淺。本病證有反覆發作的特點,病程一般較長,多數患者終生難愈。體質強,正氣尚足,病程較短,且治療恰當及時,一般預後較好,病程長者難以根治;體質較弱,正氣不足,痰濁沉痼,或痰瘀互結者,往往遷延日久,纏綿難愈,預後較差。若發作頻繁,且發作持續時間長者,病情較重,發作期易出現痰阻窒息等危候,必須及時進行搶救。少數年幼患者反覆發作可影響智力發育,甚至成為痴呆。

【預防調護】

孕婦在孕期加強保健,並保證順利分娩。避免頭顱外傷、顱內感染、中風等發生,積極治療原發病。

癇病發作期,應加強護理。對昏僕抽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