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1 / 4)

小說:一寸河山一寸血 作者:九米

其實還是私心作怪。

若論當年在老西北軍中的資望,劉汝明也是“五虎上將”之一,本來僅次於宋哲元,但他在中原大戰後兵少將寡,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投靠宋哲元,奉宋為老大,這導致他在29軍“聚義廳”的排名座次上,不僅不如張自忠、馮治安這些“後輩”,甚至還不如“後後輩”的趙登禹。

劉汝明就是再呆,時間長了,也不會沒有一點想法,弟兄們聚一堆的時候就算了,現在分開來,獨自一個人據守察哈爾,不由自主地就有了擁兵自保的念頭。

說起來,當時的宋哲元也真是悲哀得很,四員大將,或者說四個兄弟,趙登禹今不如昔,張自忠心懷不軌,劉汝明又是這樣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真打起仗來,能依靠的僅馮治安一人而已。如此,平津安得不失?

直到南苑血戰,北平危在旦夕,劉汝明還是動都不動,宛如被人施了定身法,倒是他的弟弟劉汝珍表現要強得多,後者在陷於北平的不利局面下仍寧死不降,最後率一旅之師,拼死衝出重圍,跑到張家口來投奔大哥了。

現在的劉汝珍就像是長城抗戰時乃兄的影子,可嘆時過境遷,彼時曾威震羅文峪的一代勇將竟不可辨識矣。

為了自保,呆子也耍起了小聰明。

沒錢買武器,他便出“巧計”,想著法佔日本人的便宜。

當時關東軍從瀋陽撥給李守信的武器,都不是直接運去張北,而是用火車先拖到張家口,然後李守信再去接運。

這樣,劉汝明自己就可以從中得到“提成”。比方說,李守信原本可以收到1。2萬支槍,生生便讓劉汝明去掉零頭,給截留了2000支。

劉汝明很開心,白得了這麼多好槍,我真是太有才了!

他卻不認真想一想,那麼精明的日本人,會讓你白撿便宜嗎?人家才真正用的是計,那一點點小便宜,只是為了讓你以後吃大虧,上大當。

想對日本人“用計”,結果卻是他自己被麻痺了,抗日烽火燒得如火如荼,他竟然還以為可以跟對方“和平共處”。

當時華北已經那個樣子了,張家口這裡卻還是歌舞昇平,沒有一點戰時的緊張氣氛,街上人來人往,到處都可以看到日本人。

傅作義苦口婆心,然而他人一走,劉汝明仍然敷衍了事。

讓他進攻張北,他就僅僅派了一個保安隊到張北周圍去晃了晃,還晃而不打,理由是在等待李守信“反正”。

讓他與日本人徹底斷絕往來,斬斷瓜葛,他卻把張家口特務機關的日本特務都給放跑了,以至於東條英機對張家口的情況瞭如指掌。

他還把主力調到察南,自己的一家一當以及察省政府也都跟著搬了過去。

這一切的一切,竟然是為了匪夷所思的兩個字:中立。

沒錯,就在大夥都在想著如何禦敵的時候,這小子還在賣弄小聰明,指望東條兵團光打綏軍和中央軍而不打他。

“諸侯思維”真是害人不淺啊。

可是傅作義不是還在他旁邊放了一枚棋子嗎?

棋子不靈。

劉汝明找藉口拖延,不讓李服膺入察,而後者也就看都不看,閉著眼睛在旁邊睡大覺,實際上也是“能不打,最好不打”。

晉綏軍這個系統很奇怪,在它裡面,其實只有綏軍會打仗,而晉軍裡面,又只有陳長捷能獨當一面,像李服膺、王靖國之類,別看出身都不錯,也是堂堂的保定軍校畢業生,但不知道是一直在太原這個金銀窩裡養尊處優慣了,還是被閻錫山管得太死的緣故,反正是都不太會打仗。

戰場亦如賽場,到了最後,越是高手,練級的機會越多,越是菜鳥,上場的次數越少,大家往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走,距離越來越遠,就形成了一種高者愈高,劣者愈劣的局面。

毫無疑問,李服膺算是一個劣將,他跟“承平日久”的劉汝明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在劉、李二人打瞌睡的當口,只一天時間,東條兵團即開來張北,進攻機會一去不復返。

你想“中立”,日本人可不幹,東條的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張家口。

劉汝明措手不及,防線很快就被突破,隨即放棄張家口南逃。

此時這位長城抗戰時的英雄猶如驚弓之鳥,他說他在張北一線看到東條兵團有200輛坦克在隆隆開進。

200輛坦克,那能頂得住嗎。

其實,哪是什麼坦克,不過是日軍的運輸車而已。

劉汝明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