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預期有人會花更高的價錢從你那兒把它買走。馬爾基爾(Burton G。Malkiel)把凱恩斯的這一看法歸納為“最大笨蛋理論”: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願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你那兒把它買走。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無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也找不到願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把它從你那兒買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物件和研究方法
在金融市場投資方面,凱恩斯的選美理論其實是用來分析人們的心理活動對投資決策的影響。這有別於傳統的金融學家往往專注於基本面分析或固守“市場交易行為都是理性的”這樣一個定式,拒絕考慮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因素。
從實際情況來看,金融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動機各不相同。他們的心智、動機、思維方式、風險偏好和交易視野可能完全不同。雖然大家普遍認為人們在自願交易時是理性的,但實際上,人只有在有限的情況下,才能夠做到理性。基於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發展的非線性效用理論,一些金融學家開始引入心理學關於人的行為的一些觀點,來解釋金融產品交易的異常現象,比如從眾心理、噪音交易、泡沫等等,這些理論形成了現代金融理論中的行為學派,被稱為行為金融。
行為金融理論試圖刻畫決策人真實但常常是直覺的行為,不管這些行為是貌似合理還是不合理,並以此為基礎對決策前、決策中和決策後的情形作出預測。這與行為評估緊密相關,尤其是對資本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評估,由於決策行為可以預測,也就對其他人有了可資利用的經濟價值。
就像猜選美冠軍不僅要考慮參賽選手的容貌、觀眾的喜好等正常因素外,還必須考慮賄賂、醜聞等異常情況一樣,行為金融理論除了研究資訊吸收、甄別和處理以及由此帶來的後果外,它還研究人們的異常行為,從而觀察非理性行為對其他市場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