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核電站成本再怎麼低,也還是需要新增核燃料的,哪怕到了聚變階段,也同樣如此。而太陽能電站就完全不需要考慮燃料問題,軌道光伏電站一旦完成開始供電,那是不需要燃料成本的。雖然主體架構也會有壽期成本,但一來太空的真空環境中沒有風吹雨打,鋼鐵結構壽命長的多。二來就算是在地面上建立核電站,那核電站照樣有主體壽命成本的。
由於具有核電站無法比擬的安全、清潔和便宜這些優點,所以文德嗣在一開始就把軌道光伏電站作為重點建設專案。
這個軌道光伏電站除了為那些太空工廠提供能源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為通天橋本身供電。
而現在通天橋的最大問題就是運力限制,它現在的狀態是無法滿足這麼多巨大的運量需求,它只能每三個半小時發一班貨車,或者每三小時發一班客車。這倒不是本身運力設計有什麼問題,而是能源不夠。它附帶的那兩座核電站就只能提供這樣的輸出,而安西省乃至於新疆省的電網雖然可以供應一部分,但是不但成本較高,數量也非常有限。畢竟西部民間電網是以供應本地民用與工商業電力設計,並沒有太多的額外輸出,頂多只能提供相當於懸圃核電站三成的額外電量而已。
如果能獲得足夠的電力供應,通天橋系統的發車數量基本不會受太多限制。每八到十分鐘發一班車都不成問題。當然,如此天宮一號的中轉站必須擴大以對應中轉需求就是了。
既然西部電網不能提供太多電力,那就只剩建造新的電廠一途了。其一是建造新的核電站,但這不但成本比較高,同時也有種種顧慮。難道要在懸圃基地周圍建造五六座乃至於十多座核電站嗎?適當的再增加一些可以,但也不能太多,哪怕不說成本,也要考慮到戰略安全問題。
經過分析研究後,眾人決定,以能夠增加通天橋運量的產業優先送上軌道。這就是軌道發電站所需的的材料生產。作為主集電器的光電板(即光電矽晶圓),作為主體結構的泡沫鋼,作為控制線路的光纖束等。這些相關材料的軌道工廠都需要優先發射建立,如此才能儘快完成軌道光伏電站,從而為通天橋本身提供更多的電力,增加其投射速度。
因此從1938年下半年開始,文德嗣開始將相關的一些工廠逐漸搬到軌道上去。同時除了從地面搬來裝置工廠外,也開始使用軌道泡沫鋼廠生產出來的鋼架鋼板開始實驗直接在太空建造太空構造物。這是未來建立大型軌道光伏電站的基礎。
至於太空電站怎麼把電能傳輸到地面,這就是採用微波送電了,而且在太空中也是同樣如此。軌道光伏電站會把太陽能就在衛星上轉換成含有能量的電磁波,即特定波段的微波,再集束之後發射到遠處的接收裝置上。
這個理論最早是特斯拉提出的,特斯拉來到中國之後,就主攻這個微波送電技術。1926年5月,特斯拉為首的中國科研人員就已跨越了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的一個重要門檻,他們在南洋兩座相距200公里的海島上,成功實現了微波級能量的無線遠距傳輸,這個距離相當於從太空軌道傳送能量到地面所要穿透的大氣層厚度。
近些年來,與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有關的其他多種技術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大約十年前,光電效率(即光能轉換成電能的轉換率)只有15%左右,而現在已經能達到40%。衛星技術也得到了改進,其中的全自動計算機系統以及先進的輕質建材也取得了飛躍性的進步。所以相關技術在前幾年就已經成熟了,只是礙於運力而無法實施,通天橋建成之後,這個專案就被作為了重點之一
第536章太空試驗田(下)
ps:作者君開了個微訊號:“yjxh08”,還有個微信群:1906。歡迎大家來玩,當然更歡迎大家給咱家發紅包,多多益善,多多益善……注:發紅包的善良讀者大歡迎,催稿的邪惡讀者不要來。o(n_n)o哈哈~
…………………………………………………………
共和2780年(西元1939年)1月17日,天宮一號空間站群,“蟠桃園”太空農場。
隨著太空建築的增加,到現在天宮一號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空間站了,而是一個空間站群!因為這裡的名稱叫天宮一號,所以有好事者就給各種功能模組取了不同的外號作為區別。
比如:以各種實驗室為主的空間站主體就叫“凌霄殿”,在它的周圍還分別著以下的功能建築:“南天門”是作為天車和宇宙飛船進出站的飛船停泊中心;人員居住和休息區叫“瓊華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