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短時間了把國家重新整合起來。最要命的是,這個臨時政府充斥了各種政治派別,誰也不佔絕對優勢,這種情況下自然就陷入無休無止的嘴炮扯皮當中去了。
二月革命後的俄國臨時政府就像後世的網路論壇一樣,各個派系天天都在扯皮,啥正事都幹不了,也不準別人幹。這種扯皮日常一直持續到6月,期間因為扯皮發生了幾次政治危機,總理李沃夫實在撐不下來了,索**出了政權。
於是克倫斯基靠著過人的嘴炮如願登上了總理寶座,同時兼任陸海軍部部長。但是總理這個位置可沒那麼好坐。現在俄國這個局面,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黨是搞不好的,李沃夫不行,克倫斯基還是一樣的不行,哪怕他嘴炮在厲害也沒用。
革命後的俄國站在一戰“是戰還是和”的十字路口,臨時政府對此也是分成了兩派。以布黨為首的主和派,主張和同盟國和談,堅決反對繼續戰爭。而以社會革命黨為首的主戰派,則認為俄國應該同英法等共進退,主張堅持把戰爭進行下去。
主戰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克倫斯基,他不但得到了很多軍官的支援,還憑著過人的口才說服了很多中立派,使得最後主戰派取得了優勢,讓臨時政府最終透過了繼續戰爭的決議。
在臨時政府承諾將戰爭繼續下去之後,鬆了口氣的協約國就第一時間承認了俄羅斯臨時政府,並表示可以提供援助。但是這也讓滿心期盼俄羅斯退出戰爭的同盟國大失所望,並且感到了出離的憤怒,你丫都都這個樣子了,還要打?
不過,認真說起來,克倫斯基這個人的口才和鼓動能力還是不錯的。他親自到前線去鼓舞官兵計程車氣,促使俄**隊保持原有戰鬥力。他積極參與到軍隊的政治集會中,不斷地發表演說。他號召士兵們繼續戰鬥,奪回被外敵侵佔的神聖領土。他的口才開始贏得士兵們的好感,當他喊出“我無法提供一頓大餐,但能讓你光榮赴死!”的華麗口號後,得到滿堂喝彩。
看到士氣有所回升,克倫斯基就開始信心膨脹了,他策劃在6月發動一次反攻,以一場勝利來維繫士氣。他認為一旦槍聲響起,以服從為天職的軍人們會立刻回到戰場上,同仇敵愾,把政治集會拋諸腦後。
但是克倫斯基的能力也僅僅只是嘴炮而已,他高估了自己的威望,也高估了此時俄**隊的狀態。他在前線的鼓動確實起到了一些效果,部隊計程車氣也確實有所回升,但也僅此而已。
自二月革命以來,德國和奧匈對俄國的態度就是“等等看”,兩國希望俄國就此退出戰爭。因此,柏林和維也納明令禁止兩**隊採取任何主動,以免刺激俄軍。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北起波羅的海南到黑海的整條東線都進入了“東線無戰事”的狀態。
德國人一直試圖說服俄軍士兵,既然沙皇已下臺,那就不應該再為英法的利益而流血犧牲。因此,雖然東線的情報表明俄軍近期行動異常,但柏林仍決定不在東線採取主動。
正是因為同盟國的這種放水的態度,俄軍於6月15日發動的反攻確實起到了一些作用,在開始階段甚至可以說是“大獲成功”,因為捷克部隊的反水,俄軍在奧匈第2集團軍的防區裡開了一個大口子。俄軍從這裡不斷湧入,陸續攻取一些村落和高地,超計劃完成了首日的推進目標。第一天的戰鬥結束時,俄國第11集團軍宣稱俘敵18000人,繳獲火炮槍支無數。
接下來的一週當中,俄軍在奧匈身上陸續取得了一些戰果,俄國第8集團軍在奧匈第3集團軍的防線上打出缺口,奪取了一些陣地。
但這種表現只是俄軍的迴光返照罷了。德奧反應過來之後,在6月22日組織了反攻。在佔盡優勢的同盟國部隊面前,什麼都缺的俄**隊就再次撲街了。反擊第二天,德奧聯軍就在俄軍防線上撕開一條50公里寬的大口子。俄軍總指揮布魯西洛夫做了最後的努力,他投入了距離戰場最近的高加索部隊,但也於事無補。
至此,不僅克倫斯基和寄予厚望的攻勢已經消亡,而且俄軍的整條戰線已瀕於崩潰,許多部隊開始成建制的逃亡,軍隊自行解散。德軍和奧匈軍如入無人之境,德軍在短短几天裡推進一百多公里,直到士兵們因為勞累過度才停下來,現在制約德軍推進的惟一因素就是他們自己的補給線了。
到了7月1日,德奧軍隊重新停止前進時。德軍已經攻克了大半個白俄羅斯、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奧軍在烏克蘭方向也進展迅速,一直推進到了第聶伯河。
克倫斯基攻勢是俄軍在此次歐戰中所做的最後一次努力。在付出5萬人戰死、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