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2 / 4)

小說:鐵血大後方 作者:誰與爭瘋

;有唐以來,能和武則天相媲美的恐怕只有後來的楊玉環楊貴妃。

楊玉環不是皇后,其輝煌的一生只有個貴妃的封號;這就讓人十分費解。

其實楚楚動人的楊貴妃不在乎什麼皇后不皇后,也不參與朝堂上的爭權奪利;只在乎和唐玄宗的愛情。

有人說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不叫愛情,而是一種非同尋常的異情;這話似乎也有道理。

但歷朝歷代的皇帝有誰像唐玄宗李隆基那樣只對一個女人專情?恐怕再沒第二個。

然而楊貴妃最後的結局似乎很悲哀,被迫死在馬嵬驛。

馬嵬驛在關中,一千多年前這裡曾上演過改變歷史的悲壯一頁,大唐的輝煌在這裡劃了一道坎。

一個國色國香的女人也在這裡香消玉殞;她的墳冢永遠地落在這裡。

由於她的美麗,加之才藝雙馨,人們至今還記著她的芳名——楊貴妃——玉環。

我來到馬嵬驛,是個秋風習習的黃昏,地面上落滿枯黃色的樹葉,貴妃玉環的墳頭上也是枯草悽悽。

昔日的悲壯已成為歷史,只有那座作了歷史文物的墓塋,孤伶伶採擷著夕陽的餘暉;圍繞著墳塋中這個化作泥土的女人,上千年來褒貶不一。

然而,將大唐衰落的罪名硬要強加給一個女人,多少有點老夫子味。

旁觀者清,東瀛人似乎明智這些,他們演繹了一段傳奇,說楊貴妃並沒死,而是渡海去了扶桑,日本那些漂亮女人就是揚貴妃的後裔。

這種說法是耶非耶有待考證,但起碼可以說明,楊貴妃在老百姓中海油一定的威望。

大唐衰落了,安祿山反叛了。開創過“開元盛世”的唐明皇,一手製造了“天寶悲劇”。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目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如是說。

安祿山起事了,叛軍勢如破竹,逼近長安;這時候的唐玄宗似乎大夢初醒,率領皇子皇孫、宦官大臣、貴妃兄妹逃離京城。

逃亡的路上充滿艱辛,從子夜到第二天上午才到咸陽望賢宮。

玄宗一行飢腸轆轆,百姓獻上粗米飯,裡面摻雜了不少麥和豆,習慣了山珍海味的王孫大臣,竟然也不嫌棄,抓搶食之,傾刻而盡。

昔日的威風,昔日的排場到此一掃殆盡。

有個叫郭從謹的鄉老趁機進言:安祿山包藏禍心不是一天的事了,有告發他陰謀的,陛下往往殺了人家,安祿山的奸計才以得逞。近年來,朝中的大臣都以進諫為忌諱,宮門以外發生的事情,陛下都不得而知。百姓早有效忠之心,但宮禁森嚴,忠言難能上達陛下。要不是到了這一步,老漢我哪會有機會一睹天顏?

飛揚跋扈的玄宗皇帝,此刻竟虛心得像個小學生,懺悔地說:“是我不明智,後悔已來不及了!”

要知如今,何必當初?後悔藥世上本就沒有。

兵至馬嵬驛,三軍不進。憤怒的將士殺了楊國忠,挑著他的頭來見唐玄宗,要求殺了楊貴妃。

玄宗妥協了,他用楊貴妃的血軀保全了自己的腦袋。

楊貴妃死了,死在那個憤怒的夏天,聽說那時間渭河也突然漲水;巨浪擊蕩的咆嘯聲,幾十裡外也能聽見。

揚貴妃死了,除了她嬌情的一面外,大唐失去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才藝佳人,楊貴妃是中國舞蹈的鼻祖,後來流行的舞蹈全都出自貴妃之手;從這個層面講,貴妃玉環死的實在冤枉!

我在馬嵬驛久久徘徊,夕陽依舊,河山不改,故去的人也不會復還,留給大地的只是深深的遺憾。

這時候我看見貴妃墓前的那首詩:“六軍何事駐徵驂,妾為君王死亦甘,拋得蛾眉安將士,人間從此重生男。”

詩的作者是清朝封疆大吏林則徐,看著這首詩,我在靜靜思索:自古紅顏多命薄,楊玉環自然也逃脫不了歷史的窠臼。

關錦璘將《馬嵬坡上憶貴妃》一朗讀完,山口美黛子便就哭得稀里嘩啦;她完全被關錦璘的文章感動了。

山口美黛子從關錦璘的文章中聽到老祖的一生,馬嵬驛的威儀和關中平原的博後,也在散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山口美黛子一邊落淚,一邊向關錦璘鞠躬致敬:“謝謝!太感謝關將軍了……”

正文 第202章 關錦璘夤夜思戰略

夤夜時辰關錦璘醒了,睜開眼睛去看,那輪玉兔已經停留在西邊的天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