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804年的歷史;城內既設府衙又設縣衙!”
胡大光說著,不無感觸地講:“河間府在兩宋時期可是朝廷的重要邊防基地;北宋和契丹人的戰爭就在河間府展開,最後宋軍一舉粉碎契丹人企圖攻佔中原的陰謀;將膽識過人的蕭太后趕回幽州!”
“這個我知道!”馬雞喚接上話道:“其實河間府從西漢時期就是朝廷的邊庭重鎮,只可惜靖康之亂後,女真人進攻中原,最先是突破河間防衛向才向南進兵的;金兵俘獲了徽欽二帝也是從這裡送往五國城的!”
雷大帽見胡大光和馬雞喚都知道河間府的歷史,便就有點不服地說:“你們兩人的都知道河間府飛歷史大帽咋不知道!”
胡大光呵呵笑道:“要想知道就得好好讀書,不要整天想的就是吃和女人!走,今天讓你長長見識去!”
胡大光說著,把手指指老衙門的建築道:“認認真真把上面寫的字記下來,慢慢就知道這裡是幹什麼的了!”
胡大光說著,便和雷大帽、馬雞喚一起圍著河間府的老衙門細細觀看。
河間府老衙門座北朝南,衙前設高大照壁,照壁兩側建有轅門,轅門外有直通河間東西大街的甬路,臨街有高大木牌坊,坊上雕刻有“燕趙雄風”四個大字。
胡大光看見“燕趙雄風”四個大字後,便將雷大帽喊過來讓他辨認,雷大帽盯著牌坊上的斗大漢字看了半天,只認得一個風字,便就順口杜撰道:“東南西北風”!
雷大帽一念完,便被胡大光在屁股上踹了一腳道:“你倒能胡謅呀,東南西北風是五個字,再看看牌坊上幾個字!”
雷大帽數了一數只有四個,便就諂個臉嬉笑一聲說:“其實我只認識風字,其它幾個字都不認識!”
胡大光便道:“不認識就不認識,怎麼就胡謅起來?看來你這頭豬還真不老實!告訴你,”胡大光振振有詞道:“這四個字是燕趙雄風!”
“燕趙雄風?”雷大帽應了一聲:“燕國我知道,不是出了一個名叫荊軻的壯士嗎,荊軻還刺過秦王哩,而荊軻前去刺殺秦王時唱的那首壯士歌大帽也能哼出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回還!”
胡大光和馬雞喚哼起壯士歌,便都瞠目結舌,馬雞喚不無感慨地說:“胡哥,我倆不能再笑話人家大帽子笨了;你聽他吟唱的壯士歌,就說明肚子裡還是有點墨水,不都裝的是屎!”
3人調笑一陣,繼續向前走去,邊走邊看,只見老衙門大門兩側有石獅一對;大門附近有口水井。
門口兩側牆壁上左邊寫的是“天下為公”,右邊寫的是“選賢與能”。
大門內有門房,迎面有方杆旗鬥兩個;東西兩側有房舍,為隸卒居住的地方。
往裡為儀門,東西分列是吏舍,為掾吏辦公的地方。
門東有申明亭,門西有旌善亭。儀門內為廣庭甬道,兩旁古柏參天,交相掩映,鬱鬱蔥蔥。
西側懸有大銅鐘一個,鐫有銘文,內含白金千兩,聲聞四十里。
沿甬道北上有石臺階五級,上面建有殿堂名曰大堂,原為府官審理案件之所;凡大堂審理的一般民事案件允許民眾旁聽,藉以顯露“清官大老爺”的明斷。
大堂正中懸有匾額,上書:“寶釐堂”三個蒼勁大字,是明朝嚴嵩所書。
大堂兩側有廂房,為府官休息更衣之所。
大堂前面立有戒石亭,碑石銘文:“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與廳內府官之坐相對。
大堂後面為穿堂,過了穿堂是二堂,一些機密案件在此審理,不準民眾旁聽。
二堂後便是內宅,為知府眷屬居住的地方。
內宅東西各建有廂房是知府處理公文和接待賓客的地方。
西跨院為神祠和同知署,東跨院為土地祠與經歷署。
府衙門前的大影壁高約七米,寬十米;影壁南面繪有孫中山先生像。影壁北面書寫《禮記》上的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已,是為大同。
府衙向南,是府門口街,原來是一條繁華整潔的街道,街兩旁飯店商肆林立,街南口建有木牌坊一座;純木製結構的建築,飛簷斗拱,畫棟雕樑,頗為壯觀。當中主門,兩側耳門,可以南來北往,十分暢通。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