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他手裡握著一支只聽命於他的軍隊,有了這個底氣,他在遼東什麼幹不出來?要想打消他的不臣念頭,只有自己也掌握一支軍隊,一旦遼東的軍力保持平衡狀態,他便不敢輕舉妄動,即使他鋌而走險,自己也有能力應對,不至於措手無策,愧對君王。
在去福建之前,他對軍務是一竅不通,但世間的事都是一通百通,在福建任上因為要對付山賊、海盜,逼著他這個門外漢閉門苦讀兵書,並現學現用,運用於世間,竟也博了個“知兵”的讚譽,那幾年他東征西討,竟憑一己之力,打出了一個清平世界,在福建百姓的心中豎起了一座永恆的豐碑。
不過討討山賊,打打海盜到底還是太小兒科,真正讓他通曉軍務、懂得用兵之道的是在坐鎮豐州之後,年年與周邊匪寇周旋,不會也會了。
這次他來遼東各方都很關切,出錢、出力、出人,他的幕府班子堪稱豪華,各路朋友給他推薦的幕僚中倒有一大半是通曉軍事,懂得練兵、帶兵的,甚至連黃立這樣的禁軍將領都自願追隨他。
有了這些人的襄助,他在遼東另起爐灶就顯得順風順水,幾乎沒有遇到一丁點的阻礙,短短兩三年間他一手扶著起來的“保安軍”就初具規模,人數達到近兩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而與此同時,他的那位好兄弟卻因為時時對外用兵,幾乎把駐紮在遼東境內的舊部抽調一空,而今他留在遼東境內的軍力只剩下駐紮平壤的金道安第六師,駐紮勿州的高蘇第十二師,駐紮哥州的祝九第二師和駐守卑沙城的桑容、馬雄安的第十師,腹心地帶只剩下警備第一師和第七師一部。
金道安追隨他雖久,卻算不得心腹親信,被髮配平壤城後,對李茂日漸疏遠,他的舊主宋王李結對他的影響依然巨大,而恰恰薛戎跟李結的交情也很不錯。
這個人一心想打回新羅報仇雪恨,李茂為了遼東的利益,遲遲不給他這個機會。自己倒是可以成全他的這個心願,新羅的金重熙和金秀宗內鬥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