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大軍在陳塘關整兵,又派信使回西岐向文王報捷。
話說一晃又過了三天。這日姬發正在帥府大堂商議軍情,忽聞信使上堂稟道:“文王傳旨:命太子姬發和姜丞相火速回西岐見駕!”
姬發和姜子牙聞聽都是一愣:難道文王對興周滅商之事心旌動搖?還是發生了什麼不測之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九十二章 姬昌捨命遺奇書
第九十二章姬昌捨命遺奇書
書接上回:話說姜子牙和姬髮帶領一隊護衛趕回西岐城,來到玄華宮,拜見文王。
文王姬昌將兩人帶到書房,命兩人各自落座,然後說道:“前幾日本王自覺頭昏,占卜一課,卦現兇象,我自知命不久矣,故召二位回來善理後事。”
姬發疑道:“父王身體向來安好,且行事臻善,怎會引得如此禍兇?必是父王對孩兒此番出師心懷掛念,故而召孩兒回來見上一面才是實情!”
文王擺了擺手,從書架上取下一卷書交給姜子牙說道:“此書是本王修習九宮八卦之心得,姜丞相得此書可審時度勢,知進退矣!望姜丞相不負本王所望,輔佐太子為王,成就大周天下。”
姜子牙伏拜道:“姜尚入道數十載,承蒙民、闡兩教宗師錯愛。今文王臨危託孤,親傳畢生之絕學,姜尚敢不拼盡全力,伏櫪在側?”
姬發將姜子牙扶起,順手從姜子牙手中取過書卷,開啟一看:只見篇首上書《周易算術》四個大字。姬發急急向後翻看了一番,然後向文王問道:“父王,此書可是您親手所篆?”
文王搖了搖頭道:“為父我老眼昏花,只起了個草底,全文為文侍郎張通抄本所篆。”
姜子牙聞聽忙打稽首道:“文王謬矣!此奇門異術事關天機要訣,當捫心恪守,方能保全此生。文王將天機召於書簡,且傳人篆抄,乃自取其禍也!”
文王凜然一笑道:“此理本王非是不知,昌若謹守此道,可福壽百年。可昌百年之後,誰又能洞察世間沉浮,趨利避害,使天下萬民澤福?若此書能傳世萬代,昌死而何憾?”
姬發急道:“世間長短,利己為先。父王興周大業未半,怎忍見國中無君,群龍無首?”
文王對姬發道:“我兒不必固存多慮!今日召兩位回宮,正是有後事之託。”
說罷,文王命姬發、姜子牙坐穩,私語道:“自西岐西行八十里,有處百荷澱,乃山水靈秀之所。吾已在此修造地宮靈寢一座,此事私密未宣,惟工部侍使竇煥全程督造,知曉此事,靈葬之事,可與之商議。”
文王將後事囑託完畢,然後升殿,召集眾臣宣佈退位,由太子姬發登基,號稱“武王”,隨即昭告天下,不表。
各位:說到這裡,我老瞎子插言幾句:後世所傳《周易算術》是姜子牙在原作的基礎上又新增了風水運勢一章,後來姜子牙將此書傳給了門徒龍四海,這才沿傳至今。姜子牙也因此犯下生殺之劫,三日後於清虛觀坐化,享年八十四歲。因周文王姬昌仙逝這年正好七十三歲,故而後來流傳:人生七十三、八十四是一大坎兒,這裡便是出處。
話說次日凌晨,宮中忽然傳出噩耗:“文王駕崩!”
姬發和姜子牙聞聽忙急急奔入後宮,見文王仰臥在龍塌,面容安詳,睡夢般長辭於世。
姬發、姜子牙哀呼三聲,皆痛哭不已。
這時,工部侍使竇煥近前勸道:“文王仙逝,此前曾有遺囑,命下官主持喪葬之禮。望武王和姜丞相以國殤大禮為重,速佈置靈堂,更換縞素再為文王涕靈,方顯禮祀有度。”
姬發忙命人佈置靈堂,又與姜子牙一起率眾臣穿白帶素在靈堂行祭拜之禮。忽聞宮中御衛至靈堂前稟報:“城內百姓得聞文王歸天,皆聚在宮外請求祭拜亡靈。”
竇煥命眾臣退下,然後對武王說道:“文王遺骨不可在此久留,當趁此刻日出未高之時速送文王靈柩前往西方大道,武王依下官之計行事即可。”
竇煥說罷向守靈的護衛耳語幾句,這護衛立即轉出後堂。不多時,護衛帶領著十幾名衛兵推著兩樽棺槨進入靈堂。竇煥命衛兵將文王遺體盛入其中的一個棺槨,而將另一個空棺槨擺放在靈堂中央,然後對武王暗授計議,最後與姜子牙一起攜棺槨而出。
武王姬發出前廳向眾臣傳旨:“文武官員一律輪流分班立於棺槨兩側,開宮門放百姓入宮自由弔喪。”
武王宣旨已畢,便悄悄穿過後花園從後宮側門而出。這時,姜子牙和竇煥都已經更換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