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老淚縱橫。
閔寄柔是同欣榮一道過來時,行昭正同大腹便便的歡宜小聲說著話兒,“。。。甫出生時,不愛哭鬧,還是產婆拍了一巴掌才哭起來的,也不愛吃奶,哪曉得日頭天天兒過,小郎君是一天一個樣,如今吃吃喝喝,哭哭鬧鬧的,反倒叫人心安。。。”
邊說,邊抬眼一瞅,正好瞅到閔寄柔和欣榮繞過屏風過來的模樣。
行昭手肘撐在床沿上,支起半個身子來,笑眯眯地頷首招呼:“九姑姑,二嫂。”
欣榮趕緊把人摁下來,“你可別輕易動彈!”邊說邊扭頭四下找,“我們舒哥兒呢?阿舒阿舒,舒心舒意,念起來也順,聽起來也順,意思也順,又是皇上欽賜的,幾十年了,定京城裡頭一份兒!”
這是在寬行昭的心呢。
小郎君叫阿舒聽起來是乖乖順順的,很是惹人喜歡,可是再想一想,天家的血脈,要這麼乖順做什麼?
頭一份兒自然是頭一份兒,皇帝頭一個孫輩。頭一個孫子,頭一個嫡長孫,母家勢重,父親也不是荒唐的,這都不是頭一份兒,真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什麼是頭一份兒了。
偏偏沒人敢貿貿然地巴結上來……阿舒初一一大早就出世了。偏偏皇帝選在了初二晚間才賞了東西下來,誰也不稀罕那麼點東西,可這意思不就是端王府長子周舒不太蒙得聖恩嗎?
都是一樣的兒子,二皇子家妾室懷孕時那股子喜慶勁兒都比行昭生兒子更足點兒。
老小老小,偏心偏成這樣,老皇帝如今是壓根就不怕老六吃心了。明擺著要偏袒了。
行昭笑起來,先招呼她們落座兒,又問蓮玉,“。。。舒哥兒在做什麼?”
“小郎君吃完奶,如今正精神著呢。”
行昭趕緊讓林氏抱出來瞧一瞧。小孩子家家容易受驚,定京城舊俗是要大辦特辦洗三禮和滿月宴,行昭卻聽過因為人太多太雜,小孩子受了驚混不守舍許久,聽黃媽媽說是因為小孩子的三混七魄還沒長醒覺,被一驚之後就回不來了。
故而端王府嫡長子的洗三禮與滿月宴都不會大辦,行昭做出這個決定後,長長地舒了口氣兒。
幾個內眷都是相熟的,不用行昭熱場就唧唧喳喳地說起話兒來,阿舒一被抱出來。小郎君還立不起腰來,才吃完東西,精神頭足,也不認生,一雙眼睛像六月雨水洗過的清潭似的,黑眼珠四下轉得快。
欣榮伸手去抱,當即壓低聲音驚呼一句,“哎喲喲!好一個俏郎君!”
行昭噗嗤一笑。
反正她沒從自家兒子還吐著泡泡的那張臉上,看出一點點未來俏郎君的模樣。
兒女經向來是女眷們愛聊愛談的,歡宜又將近生產。欣榮也有再想生個兒子的想法,姑侄二人聊得很是熱絡,行昭時不時眯眼點頭應和幾聲,兩人聊至興頭上,欣榮扶著歡宜說是要去瞧一瞧給小郎君預備的新刷的書齋,行昭沒法兒動彈,便讓蓮玉領著二人去瞅。
一時間內廂裡只剩下了閔寄柔與行昭二人,閔寄柔覺得自在不少,這才笑著從袖裡掏出一方如意金鎖來,擱到行昭身邊兒,“。。。母親一早就吩咐人打的,說是請幾位高僧唱了七七四十九天佛開光,只是沒想到你生得這麼早,時辰差點兒就沒夠。”
如意金鎖小巧玲瓏,正面嵌了幾粒紅寶石和貓眼石,背後刻著“正德於天”幾個小字兒還有幾柄刀劍鋒利,開光講究一件兒接著一件兒的開,沒有把一堆東西送去開光打個批發的道理。
行昭手裡握了握,笑道:“若阿舒是個小娘子怎麼辦?閔夫人不就白打這麼一遭了?”
“母親說你命好,保準可以一舉得男。”閔寄柔也跟著笑起來,“其實阿舒這個字兒真不算差,氣運這個東西你說好它就好,欺軟怕硬著呢,你若當真信了你命不好,那就就連翻盤的機會都沒了。”
閔寄柔漸漸開闊起來,在勸行昭又何嘗不是在勸自己。
女眷們都沒多留,吃了盅茶放下禮,就告辭了。
將至晌午,方皇后的賞下來了,緊接著就是陳德妃、陸淑妃還有昌貴妃的賞賜,蓮玉一一登記在冊,看到昌貴妃的禮時,蓮玉笑了笑:“。。。我還是頭一次見著洗三禮送一對兒梅瓶來的。”
玩文字還玩兒上癮了,梅,黴,沒,她是想誰沒了!
昌貴妃對亭姐兒肚子裡那個有多看重,怕是這會兒就有多恨阿舒。
行昭耳朵堵著眼睛蒙著,日日足不出戶,那起子糟心事兒自然聽不見看不到,六皇子身在外院卻聽得了些風言風語,什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