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張臉皺成了糰子狀,“是歡宜姐姐的大日子,阿嫵穿成這個模樣,又不是上臺唱戲。。。”
方皇后恨鐵不成鋼:“滿定京的夫人奶奶們都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小娘子除服之後頭一回出去,也叫中山侯家,宣平侯家的夫人們都瞧上一瞧。。。”
嗬,一不留神話兒說破了,方皇后趕忙轉了話頭:“記得戴三四套衣裳去。。。”想一想幹脆算了,“還是頭晚上讓蔣明英先把衣裳帶給你舅母保險點兒,蓮蓉丟三落四的,我不放心。”
行昭眉梢一挑,轉過身就去問蔣明英又是中山侯,又是宣平侯家。這唱的哪一齣。
蔣明英便笑。湊過身來細聲細氣地透底細:“。。。宣平侯的長子今年剛好十五歲。中山侯的長子好像也滿十六了。”
中山侯劉家錢多,宣平侯林家沒個正經的侯爺夫人,尚屬太夫人當家。
一個家裡有錢,一個家裡沒媽。
方皇后真是矛盾得不知道該選誰好呢。。。
行昭默了一默,心裡頭陡然一空,像七巧板缺了一塊,像蹴鞠踢了個空球兒,像長久而來的虛妄幻想終於被現實戳破。你聽,不對,本就是虛妄幻生,怎麼會有聲音。
不過,這樣也好。
日子有了盼頭,就好像過得特別快。
臨到婚禮前一天,行昭特地選在晌午去見歡宜,歡宜便拽著行昭不讓走,手指頭冰冰沁沁的,話裡話外尚還帶了哭腔:“你明兒個是來重華宮。還是去公主府?”
“去公主府,算是夫家人。”行昭答得爽快。見歡宜誇張地舒了口氣兒下來,便直笑:“若阿嫵不去,你便不嫁了?”
這還沒上花轎,歡宜迷迷濛濛地淚眼婆娑,想點頭又點不得頭,行昭當下心便軟了,要唐代仕女圖上的美娘子在你跟前梨花帶雨,你也得心軟。
“我都不認識那些人。。。”婚期越近,歡宜沒來由地心焦氣躁,只要身邊人是好的,刀山火海一起闖,小娘子的心願常常都想得很美好。
可如果桓哥兒變成了一個薄情寡義男兒漢呢?如果婆母不喜歡她的身份呢?如果方家沒爭出頭呢?如果。。。
未來的日子裡有太多的如果了,一個不經意,一個陰差陽錯,便能全盤覆沒。
行昭是出過嫁的,可她出嫁的時候滿腦子都是周平寧會不會要她,會不會將她攆出去,會不會在往後漫長的歲月裡喜歡上她。
新嫁娘們忐忑心緒中,暗藏蘊含的那份歡喜,她從來沒有體會過。
可她能夠想象。
行昭輕輕握了握歡宜的手,語氣放得很柔很輕:“你認識的,你的夫君,你的小姑子,你的婆母。。。你只要認識這些人就夠了,只要認定這些人是好的就夠了,別的都不重要。”
行昭越說,心便越往下沉。
歡宜身形顫了顫,沒隔一會兒,便靜了下來。
八月畫堂韶光清麗,十五六的歡宜端正嫻雅,雙肩放平,素手擱膝,有柔光從窗欞之中投射而入,打在她的側面之上,安靜得好像一幅畫,一副雋永輕描的水墨畫。
行昭心裡很明白,她安撫的其實並不是歡宜,而是她自己。
無論是未知的恐懼,還是少女的忐忑,都不能阻擋時光的程序,和諸事的忙碌。
是的,忙碌。
歡宜是今上唯一的女兒,到了正日子,六司忙得是人仰馬翻,蔣明英更是重華宮鳳儀殿來回跑,歡宜身著大紅雙囍服,蒙著紅蓋頭在鳳儀殿裡待嫁出閣,淑妃狠狠哭了三場,方皇后親自持戒授女,等到司禮官高呼一聲“吉時到!”,二皇子是哥哥,俯身背過歡宜,一步一步走得穩當,走過一百零八步,剛剛好到了順真門,扶著歡宜進了喜轎。
天家嫁女,聲勢自然浩蕩。
行昭瞅了瞅更漏,算算時辰,這怕是還隔著兩條街,她耳朵邊兒就聽見了鞭炮炸呼的聲兒,還有嗩吶高亢地吹了“喜揚眉”又吹“鳳求凰”,瀟娘登時坐不住了,扭了扭身子想出去瞅瞅,便有小娘子笑話她:“。。。可不許去!京裡規矩,定過親的小姑娘便不能再拋頭露面了!”
說話兒的是中山侯劉家的二姑娘。
論起來行昭還能和她攀上親——賀家二夫人不就是出身中山侯劉家的?
行昭抬了眼眸子,一個大堂裡烏壓壓的全是女眷,不算鬧鬧哄哄的,可也沒哪處是清淨的,來人勳貴人家的有,文臣武官的也有,刑氏看起來精神頭足得很,利利索索地穿了件兒銀紅萬字不斷紋十樣錦褙子,插著芙蓉赤金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