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正合趙菱心意。
天上陰雲密佈,連太陽都躲了起來。高安城被圍得象鐵桶似的,趙菱登上城樓,只見城下黑壓壓一片,盡是黑甲秦兵,黑色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一眼望不到頭。該來的終於來了,看樣子,這次陸丹是鐵了心要和趙菱決一勝負,新仇舊恨在此一併了結。
雄渾厚重的戰鼓聲響起,千軍萬馬如潮水般往兩邊分開,陸丹一馬當先,奔向前來,辛朗和辛月追隨左右。其後是如狼似虎的鐵騎,還有一輛接一輛的戰車,都迅捷無比地駛了過來。三十萬大軍絲毫不亂,剎那間列隊佈陣完畢。
然而趙菱只是在城樓上露了個臉,馬上就退了下去,之後再沒出現,顯然根本沒把三十萬秦軍放眼裡。陸丹籌劃了大半年,率領大軍長途跋涉到此,只當“公子晟”好歹也吃驚一下,哪知竟然連話都懶得說一句,大怒,一箭射向城樓上高高豎起的趙國旗幟。
喊殺聲四起,秦軍採用三段連射的方式,萬箭齊發,如同飛蝗般射向城樓。戰鼓擂得震天響,一架架攻城的雲梯架了起來,數不清的秦兵手持長戟,冒著疾風箭雨,前仆後繼向上攀爬。
趙國的戰鼓也擂得驚天動地,聲勢上絲毫不弱,無數支鐵箭如同暴雨般射向秦軍,守城計程車兵不斷用大鉤推開雲梯,沒一會功夫,城下堆滿了死屍,傷者的哀嚎聲此起彼伏。
高安城修建得異常堅固,隨同出征的秦國上將軍眼見硬攻的傷亡過大,徵得陸丹同意,下令暫退。休戰後兩軍各自救治傷者,養精蓄銳,等待明日再戰。
趙菱曾經領教過辛朗的箭術,吃過大虧,也曾經見識過辛浩的鞭術,知道秦國鐵騎的厲害,於是下令堅守不出。之後整整一個月,無論秦軍如何挑釁,趙軍就是拒不出城迎戰。這不象是“公子晟”的風格,陸丹疑心另有詭計,下令嚴加防犯,以防趙軍半夜忽襲。
這一日太陽出來得格外早,秦軍爬出營帳,正在架鍋準備早餐,城樓上響起了鼓聲,在震天動地的戰鼓聲中,城門忽然大開,趙菱率領趙軍殺了出來。這些趙軍癟屈了多日,此時一個個熱血沸騰,揮舞長戟衝向猝不及防的秦軍。
左右兩翼也出現了趙國的騎兵,正飛速包抄過來,鐵騎揚起的沙塵遮天蔽日,猶如密雨般的弩箭從四面八方飛向秦軍。
打了一個多月防守戰的趙軍忽然組織反攻了,大隊的秦軍被攔腰切成兩半,首尾無法兼顧,頓時亂成一團。隨同出征的上將軍斷然下令,將擾亂軍心者一律射殺,這才稍稍穩住了陣形。
漫山遍野,到處都是廝殺的人影,趙菱和陸丹這對師姐妹揮劍戰到了一起。陳域說的不錯,她們兩人遲早會有一戰,只是陪同作戰的人數遠遠超出了他的意料。
宋巖和辛朗等人也各自找好了對手。陸丹曾在趙國住了不少時日,對趙菱身邊有多少門客摸得一清二楚,這次可算是有備而來,可她千算萬算,沒算到齊恆公會潛入邯鄲,並將子英師兄弟三人安置到了趙菱身邊。這三人是這一代儒家最出色的弟子,劍術不在她們之下,尤其是子英,臂力驚人,每一劍揮出,頗有齊恆公那種大開大闔的氣勢。
到了黃昏時分,地上插滿了箭矢,鮮血流得遍地都是,隨處可見死傷的秦兵。趙國勝利了,陸丹猶自不甘心,恨恨地盯著趙菱,辛朗衝過來,拼命護著她往西撤退。趙軍乘勝追擊,又斬了上萬秦軍,這一場轟轟烈烈的決戰到此總算分出了勝負。
秦獻公也不甘心,他自從當上國君,勵精圖治十多年,一直期望能夠恢復昔日的強盛,結果第一場大戰就以失敗告終。休整了三個月後,秦軍再次出兵,這次攻打的目標是三晉中相對較弱的韓國。幾番浴血爭奪後,秦軍一舉攻佔了宜陽等六座城市,西秦由此開始向東發展霸業。
差不多同一時期,魏國也在對付它的宿敵,出兵伐楚,佔領了魯陽。
這一年天下戰事四起,幾無寧日,差不多所有諸侯國都投入到了戰爭中,而且每場大戰必定血流成河,血腥味更是月餘不散。
荒涼的大地上滿目蒼夷,漫無邊際的風沙吹過,將無數白骨掩埋,諸侯的霸業,就是那無數枯骨堆成的。至於那些永遠失去親人的人,他們的眼淚最終也被風吹乾。
大戰結束後,趙菱就回到了邯鄲,她感到了深深的厭惡,可是她只有落月閣可以棲身。午夜夢醒,那個很想忘記的聲音又在耳邊響起:“小菱,你願不願意拋下公主身份,跟我去找一個傳說中的清平世界,遠離戰火,遠離世上所有的紛爭?”趙菱披衣而起,望著窗外皎潔的月色,獨自一個人苦笑,如果這世上真有這樣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