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度能夠達到2700度的爐內溫度,而裡面使用的用來裝載零件產品的就是純度大於99。95%的大鎢坩堝。
中國是個產鎢大國,在二十一世紀前期就已經排在世界第一位,遠比第二的美國、第三的俄羅斯產量高。
一臺爐內直徑800mm的真空燒結高溫爐,價格超過兩百萬,而光是裡面的大鎢坩堝,價值就超過一百二十萬。
高溫爐。組要難點就在大塢坩堝的製造上面。
雲非原來在國企裡面幹,雖然只是在基層,但是對於這個行業還是有著相當的瞭解,那是因為他們車間很大一部分產品就是鎢鉬製品。
大鎢坩堝的生產,在他離開那個世界之前的時候在他們公司裡面佔有很大的比重。他們公司在開發大塢坩堝專案的時候,他跟幾個老師傅負責攻關機械加工的專案。
大塢坩堝的生產,從鎢礦到最後的成品要經歷很多道工序,得到純度非常高的鎢粉的手段,都是化學反應,具體雲非知道的不是很清楚。雖然當時他們公司也有做這個的,不過因為部門關係以及一些保密方面的東西,他對粉末之前的工序並不是很清楚。
粉末裝入特製的模具中,然後人工夯緊(這個無法用機械,目前的技術,自動化程度很高的裝置裝鎢粉,製造出來的鎢坩堝效能根本就無法跟人工相比,使用壽命很短,每次裝粉都不能裝太多。一般都是五到十公斤),放入上貌似是一百七十兆帕的等靜壓中保壓超過半個小時,再用立式車床車制外形,此為粉車工序。
粉車。非常關鍵,因為這時候的工件受到外力稍微大一點,就會散架。
粉車之後,脫模。風險非常高,一個直徑330mm的大塢坩堝,粉坯直徑超過370mm(粉末冶金的產品收縮量非常大)。裝粉重量超過四百公斤,脫模的時候,全靠粉坯外面的橡膠套以及鋼套的徑向力軸向拉扯把坩堝粉坯利用裡面重量超過三百公斤的模芯自身的重力緩慢地把粉坯取出來。稍微不注意,粉坯就碎掉了。
粉車之後是進入高溫爐在2250度的高溫中燒結。
最後再經過機械加工,從而得到大塢坩堝。
機械加工也是一個難題,一般的刀具大部分的成分都是鎢,也就是說用鎢來加工鎢,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當然有人說還有比鎢更硬的刀具,比如金剛石刀片,立方氮化硼之類的。
對於這樣的想法,雲非只能笑笑。
鎢是一種非常耐磨而且耐高溫的材料。金剛石以及立方氮化硼這樣幾乎是在零件表面晶粒結構內切削的刀具,加工一般材料那是倚天劍、屠龍刀級別的神器,但是對於鎢製品這樣的超難加工材料來說,估計就相當於用石器時代的骨刀或者石刀砍骨頭。
大鎢坩堝的加工,國產的刀具在粗車方面還是相當不錯的。當時雲非他們試驗了各種各樣的刀具,最後選定ys8的國產刀具,不僅成本高,加工效率好,吃刀深度能夠達到單邊1…1。5mm,對於工人的技術水平要求很高。
而精加工,就只能選擇鬼子生產的,或者美國的超細粉末合金刀具。小小一條5mmx 5mm;100mm長度的刀條,不含稅,400人民幣!這個還是友情價,在日本或者美國沒有門路的人根本就買不到。
國內市場上是找不到這樣的神器的,要不是當年雲非所在個公司跟日本有一家鎢鉬製品的合資工廠,他們在精加工上,也無法跟國內其他那些公司進行競爭。
對於難度這樣大的專案,那個投資,不是短時間內的九一重工能夠承受的。
可這個關係到第三代智慧手機以及一些高檔的數碼產品,跟晶片的升級換代也有著很大的關係,要想實現藍寶石以及單晶矽這些產品在這個年代的中國進行製造,即使再大的困難,也得搞。
不然,一旦晶片公司讓世界所有的國家感到蛋痛,那最為重要的矽原料,肯定得被猶太人控制下的米國給掐斷。
把自己脖子伸出去讓別人掐,對於現在的雲非來說,那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不過這事情,怎麼來看,也不能是自己一個私人公司能夠完成的。沒有國家的支援,沒有國家的大量科研部門投入,讓雲非自己搞,這樣的冤大頭。他絕對是不會幹的。
國內生產鎢鉬製品的公司不少,至少,像廈門鎢業、中國五礦這些集團公司,可是都有著專門研究這方面材料的研究所以及製造公司。
可惜,他們也就只能研究技術含量不高的用來做照明燈燈絲的鎢絲,以及生產並不算先進的機械切削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