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有關的歷史,我臉色變得變得有點難看,我想,我知道她想要表達什麼了。老一輩的人肯定不會忘記一個經典的詞:大鍋飯!
何謂是大鍋飯呢?年輕一代恐怕會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所謂的大鍋飯,白話文直譯便是指一大鍋的飯!中國曾經有一個時代是十分瘋狂的,我們教科書將之稱為大躍進。大躍進時代,人民吃飯啊工作啊不是分家分戶的,而是以一個生產隊一個生產隊來分工的。人們吃飯不是回自家吃,而是到生產大隊吃,一家大小皆是如此,自家自戶是沒有糧食的,人民吃飯穿衣皆為統一分配,這就是所謂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最高形式!
然而結果告訴我們,說得好聽點就是,是不實在的,說得難聽點,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因為當人們同意分配時,舉個例子,由於同意分配,大家吃飯是任吃的,但問題是,各人的勞動量是不一致的啊?為什麼這麼說呢?例如農民甲一整天在田地裡工作,辛辛苦苦,汗水汗滴,但農民乙卻可以偷偷地躲到一旁偷懶,若不敢明目張膽的,也可以在田地裡裝模做樣一番,等到吃飯時,便可大大方方地跟大家一同去。但是長久下來,如果說農民甲的勞動量為100,那麼農民乙的勞動量可能就只有50,甚至更少!
這就是貧富均等其中一面表露出來的弊端,而且還只是很少的一面,貧富均分的弊端絕不止這些!
我軟弱地反駁道:“那是因為當時的生產力不足,現在的話……”
“現在的話就能做到嗎?”她立刻反問道,雖然是在反駁我的話語,但語氣裡一點也讓感覺不到有絲毫的咄咄逼人,似乎只是在盡力說服我,又或者說她只是在平靜地說著一個事實。
我一時語塞,但畢竟曾是辯論大賽的救星,青雲事件上令我嶄露頭角,大放異彩。我眼珠子一轉,還是嘴硬道:“或者以後生產力足了,就可以……”辯論時任何時候不被人辯倒,這是辯論的基本原則。
“就可以做到了嗎?呵呵,如果你真是這麼想,那也太天真了點,事實上所謂的生產力,確實有這麼一回事,但如果只論生產力來衡量一個社會的進步度,那就是太愚不可及了。別的不說,就說說共產主義吧,假設生產力真能達到完全支撐世界所有人們的高度,假如人們金錢這個名詞真是永遠成為了歷史,那麼我想問你,人類還有什麼生存意義?”
我心中一震,嘴裡喃喃動了數下,終是說不聲來。對方的假設非常絕,是假設在我定義的完全對立面上的,我理解中的平衡是貧富均等,於是對方便假設貧富均等將會出現的情況。人類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慾望!
所謂的理想,所謂的志向,所謂的愛情,所謂的金錢,所謂的權勢,這些通通都是慾望,這點就連最頑固的衛道者也不能否認。有些人,立志於追求無慾無望,無所無求,但其實在你立志的過程中,在你追求的過程中,欲已經是不知不覺地產生了,如果你沒有欲,又何用“想”追求,就因為你“想”追求,所以你就產生欲了,這種因果關係誰也不能否認。
慾望是人類生存的唯一支撐,如果失去了慾望,等待人類的將會是毀滅,小天使假設人類貧富均等,那麼金錢這個次自然就會成為歷史的代名詞,失去了金錢支撐的人類社會,還能產生“欲”嗎?答案是否定的!
人們是為了什麼生存?為了什麼奮鬥?還不就是金錢嗎?你敢說你不需要金錢便能生存?所謂的愛情,權勢,榮譽,全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萬一有一天金錢成為了歷史,人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既然大家都是“平等”的,漸漸地,人們將會逐漸失去競爭意識,失去了競爭,社會還怎會有所進步?一個沒有生命力的社會,等待著它的不是滅亡又是什麼?所以貧富均等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是一種看上去貌似是理想化,實際卻是愚不可及的觀念,而偏偏大部分人類都像我一般,愚蠢地憧望著一個遙不可及的社會,我苦笑。
見我似乎略微理解了,她總結道:“所以,所謂的均等是完全理想化,虛幻化,愚化了的論點,因為它完全忽略了人性方面的考慮,但它正中人們心底最深處的渴望,其實也就是慾望,所以才一直流傳到現今,與之相平衡的就是拜金觀念。雖這麼說很殘忍,但事實便是這樣,只有有了階級之分,有了貧富之分來平衡著整個社會,人類社會才有可能發展,失去了這些,社會將滯步不前,最終走向毀滅。”
見到我一副好像是恍然大悟,但又說不出到底悟出了些什麼東西的樣子,“天使”抿嘴笑道:“這就是‘感悟’了,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