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已經得罪了多少人,他們所處的圈子中尚未被牽連出來的人物,少不得要做一些事——不是為了朋黨報仇,而是為了將倪之謙這個初來乍到,不按“規矩”行事的芝麻官拉下馬。
倪之謙丁憂或者不丁憂,結局都是一樣。沒了這個可以指摘的錯處,還可以再尋其他。甚至就算他半點錯不犯,也可以設計陷害,生安白造。只有千年做賊的,沒有千年防賊的。他早晚都要踩進這個坑裡去。
作為倪之謙的上官、朋友、親戚,不論哪一重身份使然,燕馳飛都勢必要幫助他度過這次的難關。
而在治水過程裡對倪之謙印象非常好的懷王,雖然還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但憑著本身識人的直覺,也並不相信倪之謙是一個不顧孝道的人。
與燕馳飛頗多書信往來的懷王,自然少不得在信中提及此事。而燕馳飛征得倪之謙同意後,也將真實情況告訴了懷王。
於是,元衡帝一先一後收到兩封奏摺,分別來自燕馳飛與懷王,其上講述了倪之謙父母死後,倪家兄妹的種種遭遇。
元衡帝不是從小生長在皇宮的龍子鳳孫,早年四方征討時,見過許多民間事。親人之間為了蠅頭小利掙破頭,比倪家還過分的也有。所以從根本上,他並不認為倪之謙離家出走、獨自討生活後,與叔嬸祖母斷絕了來往有什麼不對。而因此根本不知道祖母去世的訊息,也絲毫不足為奇。
不過,他除了是他自己之外,還是一個皇上,只他自己相信不夠,也要能夠服眾。於是派人去倪之謙的家鄉秭歸縣打聽訊息,帶回了數個人證,證明倪之謙兄妹童年時的遭遇。
孝順是為報生養之恩,而倪之謙的祖母放任小兒子虐待長子的兩個孩子,更直接導致了倪之語的早夭。任誰遇到此等情況,但凡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