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難。

讓我們再回到蘇北戰場。

我找到一些有關當年的資料,從中可窺一斑。

一份是父親寫的《告全體共產黨員書》:“不怕犧牲,咬緊牙關,克服僥倖心理,和當地群眾一起,準備苦鬥兩年,消滅進犯之敵。”

一份是他在全區反掃蕩緊急動員大會上所作的《怎樣堅持鹽阜區的鬥爭》的報告。各鄉各鎮趕快動員起來,幹什麼?

一是破路挖溝。蘇北平原,一覽無餘。部隊怎麼機動?群眾怎麼轉移?他下達指令,有路皆溝,沿路挖溝,溝要一人深,通向蘆葦蕩和青紗帳。敵人來了,就像《封神演義》裡的土行孫一樣,鑽進去,土遁了。

二是拆橋打壩。蘇北河湖港汊多,鬼子汽艇一下子就能插到縱深。因此,要求在河裡打上暗壩,距水面齊腰深,一是攔住汽艇。這個辦法非常有效,經常是鬼子汽艇一頭撞上去,人仰馬翻,被我射殺。二是便於我部隊轉移。被鬼子追急了就從暗壩上蹚過去,人一晃怎麼就不見了?再一看,“八路的,河的那邊!”因為每條暗壩都是做了記號的。

這兩條,按現在的軍事術語叫作改造戰場地形。

父親說,戰場地幅有限,反掃蕩初期,敵人勢頭強勁,要將部分主力地方化,做到縣有武工支隊,鄉有武工大隊,充實增強縣鄉獨立作戰的力量,使敵處處捱打,疲於奔命。待敵十分疲憊時,再適時集中主力,打它幾個殲滅戰。這個作戰思想和基本戰法,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運用得更為爐火純青。

據我查到的資料,最初鹽阜區內我軍主力只有4~5個團,但經過兩個月的反掃蕩前的準備,他手裡握有主力和地方武裝已經達到了13個團,持槍的基幹民兵組織達到十幾萬之眾。父親說:“敵人推遲了行動,使我以逸待勞。”

他還辦了幹部訓練班,推行他的獨特戰法——“敵進我進”。毛澤東講的是“敵進我退”,父親說,往哪退?敵人進了根據地,我們沒有地方退,只有進。這個進,不是硬碰硬,是進到敵偽區裡,有利就抄他的老窩,不利就給我潛伏下來。當敵人撤回去,我們再打回去,端他的新窩。

他在報告裡講,戰機不是等來的,是創造出來的。每個部隊都要組織精幹的小分隊,抵近至敵前沿,保持接觸。敵前出時,我在寬大正面上實行機動防禦,節節後撤,敵集中兵力攻擊時,我則分散從兩翼轉至敵後,咬住不放。不斷襲擾,疲憊敵人。

他還在敵人據點周圍撒出去大批的諜報人員,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在敵設偽政權的地方,事先就物色了開明士紳,派進去裡應外合。開始沒有誰願意幹的,怕將來說不清。父親說:“就叫區政府給他們都立個字據。”

規定是縝密具體的,連黨政軍各級機關人員所攜帶的物品都嚴格限制,一律不許超過6斤。重要物品資料堅壁清野,後勤物資、軍火、被服工廠,全部上船,一有情況,就開進蘆葦蕩。

為了做到白天是敵人的,夜晚是我們的,根據地掀起了打狗運動。父親說:“不過我還是允許他們每個村留下一公一母兩條,否則蘇北的狗真該絕跡了。夜裡部隊路過時,常看到老鄉把狗摟在懷裡,像哄小孩似的,怕它叫嘛。”每每回憶至此,他都會感嘆地說:“蘇北的老百姓真是好啊!”22年後,父親帶著工作隊回到蘇北搞社教,他貿然停止了中央當時確定的對農村基層幹部進行“四清”的做法,代之以大學毛主席著作,大學文化,群眾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我想,其思想和情感的淵源,大概可以追溯到眼前的這場戰爭。

他用當地的蘇北俗語,對各縣武工隊和基幹民兵規定了三種戰法:

一叫“小孩拉瞎子”。就是以小部隊佯動,誘敵至錯誤的方向,徒勞往返,疲於奔命。

二是“狗咬叫花子”。以小分隊尾隨敵人,黏著他打,有掉隊者、後勤補給者,就幹掉。

三是“小偷挖洞偷東西”。就是敵人一住下就打,放槍扔手榴彈,有出來挑水的、放哨的,見著就打他黑槍。讓他知道,進了我根據地就一天也不得安生。

他要求各級指揮員,不要怕部隊被打散,打完就撤,撤就要撤得快,撤得要分散。事先規定好,白天打散了,入夜再集中。第二天接著再幹。

有老同志回憶,張愛萍副師長在臺上大聲問,我說的三種辦法,你們記住了嗎?

大家回答:記住了!

那就給我重複一遍!

會場就響起:“小孩拉瞎子,狗咬叫花子,小偷挖洞偷東西,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