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固然是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文物典籍,古玩字畫,金銀珠寶。可是這些東西。在戰爭的時候,根本沒用。日本人雖然迅速的佔據了中國的東南沿海等大都市,但是,這些地方缺少的。恰恰是原產於鄉土的糧食、醫藥原料、礦產棉麻和人口等等大宗資源。
此時的中國,城鎮化還基本沒有開始。農村的人口總數,遠遠多過城市。而武器之類的東西,日本人就更不敢指望從中國弄到。中國自近代以來。就不是軍事強國,武器更是參差不齊。遠不如日本人的制式裝備。
而且,中國人對於日本人交通線的破壞。成本小,而效果大。幾顆手雷和地雷,就能讓一段鐵路或者公路陷入遠比爆炸時間長的癱瘓。所以,大宗的掠奪,根本沒法實現。即便日本人能控制城市周邊的一些鄉土,這些地方的產出,也大多隻能滿足日本人控制的城市所需。
所以,即便日本人從中國掠奪了許多,也一時無用。不能變現的暴富,反而成為日本人的負擔。到了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日本政府頒佈《國民精神總動員基本方針》,開始實施消費品配給。到了一九四一年,日本人對國內民眾的配給,已經壓縮到了一個危險的地步。普通民眾每日配給的主食大米或者麥類,只有三百三十克,普通人的主糧,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地瓜和土豆等薯類雜糧。實際上,和中國抗日民眾吃的差不多。
到了一九四三年,日本人的經濟終於崩潰。日本政府,開始以節儉為名,禁止普通民眾在家中洗澡,只許泡澡堂。為了蒐羅能用的金屬製造武器,將街頭的鐵質路燈座拆除,換成了木質的,甚至連普通民眾家的鐵質門把手和多餘的鐵鍋鐵桶都要徵集……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對普通民眾的食物配給,也迅速的下降到三百克。日本人從此開始忍飢挨餓。然而,即便是如此節衣縮食,前線部隊的供給,也很難保證。幾乎所有的日本部隊,都接到了“自活”的命令。要求部隊自己就地解決自己的給養。
這讓中國敵後抗日根據地,和各地的游擊隊非常不滿。畢竟,原本,這些以打劫日本人為生的中國人,改善生活就靠日本人送糧了。戰爭初期,打劫日本人,不但能獲得被服,槍支彈藥,和日本兵腳上穿著的牛皮鞋。還能打劫來牛肉罐頭,壓縮餅乾,麵包,糖果和日本特產的鹹魚。
這些東西,在以地瓜和玉米為主食的老百姓和游擊隊眼中,可都算是奢侈品。打劫一次日本人,夠部隊舒舒服服過好長時間的。可是自一九四三年之後,這些東西便越來越少。打劫一次日本兵,除了能搶點槍支之外,別說肉罐頭了,連乾糧都搶不了多少。
至此,老蔣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基本上成功。後世很多人質疑,如果沒有美國人的幫助,中國人是否能將日本人驅離中國。並且,有大量的人認為,如果沒有原子彈,中國人的抗日戰爭還要進行個十年八年。
但是,實際上日本人的經濟根本就堅持不了多少時間。雖然中國也產糧,而且土地廣大。但是,由於戰爭,勞動力大量死亡,糧食的產量非常有限。即便有糧食產出,但凡收糧食的時候,敵後抗日的人都會千方百計的破壞日本人的徵糧。並將大量的糧食搶到自己手中。
所以,即便日本人在中國反反覆覆的徵糧,也沒徵集到多少。即便是在東南沿海,這些土地肥沃,產糧極多的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的軍力在缺少供給的情況下,日漸消退,而中國人,隨著第二代的成長,抗日的力量逐漸壯大。
到了一九四五年,雖然在中國的日本人看似勢大,但實際上,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即便沒有美國人轟炸日本本土,一旦後勤過了崩潰的臨界點,百萬日軍崩塌可能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這麼說,並不是沒有根據。以傷兵論。在戰爭初期,很多日本傷兵都被視為英雄,有良好的治療,和充足的給養。但是,到了一九四五年的時候,日本兵一旦在中國負傷,就只能送進後方醫院,靠喝稀粥過日子等死或者變成殘廢。因為,傷口的炎症,在沒有青黴素治療的情況下,後果會變得非常嚴重。實際上,日軍醫院中的死亡數已超過戰場陣亡數!大部分日本兵只能選擇輕傷不下火線,因為不去後方醫院,或許還有一條生路可言。
這種情況在一九四五年看來,似乎還是少數,但是由於後方供給的跟不上。如果再過個一兩年,這種情況便會變得極端嚴重。而且,在傷兵得不到救治,後勤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士兵計程車氣也會崩潰。全線崩塌只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只要在與日本人對峙的基礎上,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