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2 / 4)

小說:穿越之一品公卿 作者:炒作

三歲多,正是還沒斷奶卻喜歡吃東西的年紀。平日裡魏皇后考慮甚多,並不許九皇子暴飲暴食,因此對點心瓜果一類的進食控制的比較嚴格。如今有了青鳥和薛衍這麼一對一搭一檔的實力逗硍,連魏皇后自己都掌不住了,哪裡還管得了莊烈。所以不下兩三個月,九皇子莊烈便吃的越發肥壯起來。叫永安帝瞧見以後,反倒稱讚不已,只說男孩子就該這麼壯壯的才好。

不過薛衍這般點卯摸魚帶孩子的悠閒日子並沒有享受多久,因為朝廷幾十萬大軍開拔邊塞討伐吐蕃之事,朝廷需要調發糧草軍備以配合前線作戰。剛剛休養好了身體反朝當班的戶部尚書許晦又被累病了。永安帝派御醫前去診脈看視,御醫回來時只說許尚書需要好生靜養,不可耗費神思,否則將有性命之憂……

永安帝向來愛重臣子們,聽了御醫這樣的回稟,自然不好叫許晦帶病上朝。只得另外選拔能臣幹吏接手戶部之事。然永安帝又向來器重許晦,更認為戶部尚書一職除許晦外,旁人再無法勝任。所以這工夫選人接手戶部,一來要有威望能服眾,二來要有能力能擔重任,三來還要不戀棧權位……

永安帝思來想去,且在心腹朝臣的建議下,想到了薛衍。

作者有話要說:

☆、第71章

大褚朝野上下人盡皆知,薛衍是以治世經濟之道而聞名與天下。即便是一年前因“避難”躲於汴州,都能依靠水路商賈之便折騰出個繁華富盛的“小長安”來,如今永安帝任命他為戶部侍郎代理戶部尚書,接受替北伐大軍準備後勤一事,實乃用人得當。

便是前線大軍聞聽此言,也都深以為陛下之舉甚妥……唯一覺得不妥的人便是薛衍,因為他原本清閒的日子沒了。

不過還好這個時候的吐蕃並非是十幾年後那個兵強馬壯的吐蕃,大褚卻是那個軍力橫行天下的大褚,何況北伐大軍中又有顏鈞集這等老將坐鎮,且有魏子期這樣年紀輕輕卻銳利無匹的少年將軍領軍,更有火藥這樣的冷兵器戰場上的絕對BUG加持,對陣吐蕃時便如摧枯拉朽一般,根本沒有覺察到敵方的有利抵擋,便已將吐蕃大軍衝殘。

當魏子期踩著吐蕃大軍的屍首遠望長安之時,根本想不到這個如土崩瓦狗般的草原部落,竟然是前世那個逼得大褚十萬兵馬束手無策節節敗退陷入重圍,甚至令薛衍不得不犧牲自己保全大軍的那個縱橫天下令人聞風喪膽的吐蕃大軍。

時移,世易,前世種種,恍若雲煙易散。

然而這輩子的相知相守,卻剛剛開始。

這是當魏子期帶領朝廷大軍班師回朝後,看到兩儀殿上,站在永安帝身後捧刀的薛衍後,由衷而生的唯一想法。

因大褚將士攻無不克,以極短的速度乾脆利落的幹翻了吐蕃大軍,並且將吐蕃王庭泰半成員皆俘虜回長安,一面宣揚了大褚的武威,一面震懾了周邊屬國,令永安帝龍顏大悅,遂在太極宮兩儀殿上大擺慶功宴,為凱旋的將士們慶功。

而在慶功宴上,太上皇興之所至,更當著眾臣的面兒彈了曲《擎王破陣樂》,永安帝親自持戈跳舞,滿朝文武持箸擊盤以慶。

席間顏鈞集酒興上來,更是向陛下請求當庭劍刀舞。永安帝笑允,因大褚律例,文武官員入宮上殿需解刀卸甲,所以顏鈞集並無趁手兵器。永安帝也不知道是喝大發了,還是玩脫了,原本按照律例,應當命千牛衛士解劍交由顏鈞集劍舞,結果永安帝卻將自己的佩劍解了下來交給顏鈞集。顏鈞集也毫不推辭的接過了永安帝的佩劍,正要即興而舞之時,御史大夫許淹卻起身勸諫陛下不得如此,又說顏鈞集此舉有違人臣之道,實為不該……

此言一出,大為掃興。永安帝當即意興闌珊的收回了佩劍,就連顏鈞集也對御史大夫怒目而視,暗暗責怪他多事。

幾位相交甚好的擎王府潛邸舊臣見狀,少不得出頭打圓場。及至顏鈞集歸席跪坐時,仍舊遷怒一般的向身旁之人抱怨道:“這個許老匹夫真是多事。我瞧他就是看不慣陛下信任咱們這幫子老臣。不過也難怪,誰讓他當初是前東宮屬臣呢——”

一句話尚未說完,身旁之人已經低聲勸解道:“將軍噤聲。此時人多口雜,莫要言談惹出是非才好。”

顏鈞集不妨他如此說,不覺嗤笑一聲,嘲笑那人太過膽小。

那人見狀,只得苦笑搖頭,轉過身去自去吃酒不提。

慶功宴上的這一段小風波顯然沒有影響到筵席的氣氛。很快的,在絲竹盈耳,舞袖翩躚的歌舞昇平中,慶功宴的氣氛又熾熱起來。文武大臣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極盡歡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