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公路、橋樑均要徹底破壞。本來各縣城牆也該拆掉的,但現在時間肯定是來不及了!”
“新徵招計程車兵要復員一批。他們剛接觸軍事,不能適應長途行軍,會拖累部隊的行軍速度。”
“復員可以,但在復員之前要進行教育,最好是能發展成地下人員。以後形勢好轉,還可以重新徵招。”
“繳獲的物資不要全部帶進關內,數量太大,以我們目前輜重的能力無法承擔。所以我建議就地掩埋一批。”
“咱們現在急缺武器,埋掉是不是太可惜了?能否讓騎兵部隊用戰馬馱載,由戰士牽馬步行?”
“那騎兵就沒法機動了,失去了他們的偵察,部隊就成了睜眼瞎,將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武器就地掩埋也好,以後冀東的形勢必然非常險惡,游擊隊恐怕很難取得到補給。有了這些武器,就了東山再起的本錢。”
“讓新部隊單獨行軍是不行的,只怕半路上就跑散了。所以我認為必須將新老部隊混編,同時保留一些戰鬥力強的老部隊以應對突發情況。”
“同意!還可以讓部分新部隊先行撤退,老部隊殿後。”
“留在冀東的部隊要jīng幹,以當地幹部為主,各縣游擊隊要儘量地方化。局勢惡化的時候可以回家躲藏,條件好了再拿起槍跟鬼子幹。”
“大部隊撤退集中在一條路上太危險了,容易造到敵機空襲和大兵圍堵。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隨八路軍四縱隊經燕山山脈撤入平西,一路隨63軍渡過cháo白河、永定河殺回冀中。”
“如果天津的敵軍中途攔截怎麼辦?”
“兩個辦法,一是派部隊接應,第四十一集團軍和120師都要動起來,但不能過永定河,否則太過危險。二是請八路軍各部協助,同時向平漢線、津浦線、正太線、同莆線等主要交通要道發起佯攻,迫使天津之敵只能儘快分赴各地。”
“嗯,這個辦法好,還可以請一、二戰區和冀察戰區的**配合!”
……
商量了差不多一晚,確認無誤後又緊急發到八路軍總部,並同時向延安通報。可憐的機要員忙得手指頭都腫了。八路軍總部獲悉後也大吃一驚,因為他們尚不清楚rì軍的異動,待天津地下黨發回情報之後才敢相信。
見前線指揮員意見一致,彭老總深知局勢險惡,便立即答應了下來。於是一場艱難地撤退行動終於開始了。鄭衛國站在院子裡朝冀東方向看去,雙手緊握成拳,心想歷史上犧牲五萬人的慘劇不能再重演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去留
撤退命令下達後,冀東各部迅速行動了起來。63軍和八路軍四縱隊都確定要撤了。抗聯人數太多,新招部分已經決定遣散,此外還要分派力量在當地堅持遊擊鬥爭,所以只能撤走一少部分。好不容易才打下這麼大一場地盤,說撤就撤,大家心裡都很不舒服。一想到犧牲的戰友心裡就更難受了。
其中抗聯武裝是最捨不得走的,因為他們大多是本地人,冀東是他們的家鄉啊!大部隊這一走,父老鄉親又要在日軍的鐵蹄下當亡國奴了。抗聯副總司令李運昌最不甘心,獲悉命令之後難過得差點掉眼淚。
八路軍四縱隊宋司令員安慰道:“老李啊,你就別難過了。咱們只是去平西整訓,又不是一去就不回來了。冀東也不是完全放棄,咱們還是會留部隊打游擊嘛!”
四縱隊鄧政委也勸道:“是啊,老李!咱們先在平西把兵練好了,等時機成熟再打回來便是!”
“不,我決定了,還是要留下來!”李運昌說:“抗聯武裝是冀東黨委好不容易才拉起來的。我們都走了,部隊就沒有主心骨了。”
宋司令員反對說:“冀東接下來的局面必然險惡萬分,你還是先隨大部隊撤到平西,條件允許的話再回來也不遲。反正有電臺聯絡,在平西照樣可以指揮。”
李副司令搖了搖頭,說:“冀東和平西相隔甚遠,遙控指揮是行不通的。至於局勢險惡。越是險惡,越得留下來。否則我們前番的辛苦豈不是白費了,烈士們的鮮血豈不是白流了?”
宋司令員和鄧政委相視一眼,都沒有辦法,只好向晉察冀聶司令員彙報。聶司令員考慮了一下,最終同意了,並任命李運昌為新成立的冀東軍區司令員。副司令員是四縱隊的支隊長包森,他將率領一千餘八路軍作為冀東敵後遊擊的骨幹力量。
至於抗聯李運昌所部的七萬人馬則分成三部分,兩萬老弱經抗日教育後復員,三萬訓練較好的部隊跟四縱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