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充滿惡趣味的標題。莉琪不屑的撇了撇嘴。但是標題中描述的內容確實相當引人注目,嘆了口氣。莉琪不情不願的將視線移往位於照片下方的報道正文,看看這份報紙究竟在說些什麼。
“昨天夜間凌晨時段。斯蘭德大街出現了恐怖的一幕,驚動了警備隊。
兩名剛離開‘號角酒館’準備回家的酒客突然聽到附近傳來槍響。趕過去一看,他們看見已經有不少市民聚集在空屋附近。但是很快,他們就被聞訊趕來的警備隊二等官格羅斯泰德極其手下驅離。
當時他們表示不滿,但是被警備官以‘安全為主’的名義要求離開——事實上,他們表示對那些要求他們離開的警備官向當感激,因為一段時間以後,那棟建築物被突然出現的一株樹靈摧毀了。
據記者採訪,我們得知警備官們曾經試圖阻止樹靈的攻擊,卻因為對方釋放了毒氣而損失慘重,只能將街道封鎖,避免危害擴大化。而最後將問題徹底解決的,則是聞訊趕來的皇家書士局成員。
當被問及這起案件以及突然出現的樹靈時,警備隊方發言人表示:“會讓樹靈出現在鬧市區的原因我們正在調查中,不排除有違規法術實驗的可能性。但是在沒有得到準確訊息前,我們不能隨意斷言。”
警備隊發言人拒絕透露更多資訊,但他作了如下警示:“雖然目前不知道準確的情況,但是我們確信有一些人正在進行危害市民安全的行動。任何人都有將自己發現的蛛絲馬跡報告給警備隊的責任。”
隨意往後翻一翻,接下來幾版都是對這個事件的追蹤報告。
《公路日報》的觀點沒有明顯的批評警備隊,只是儘可能“客觀”的分析了一遍這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從他們調查到的內容來看,警備隊為了這個事件折損了數十人手,而為了將它解決,書士局只派出了寥寥數人。
一份報紙看下來,莉琪必須承認,筆有時比劍更鋒利。
標榜獨立觀點的《公路日報》誇獎了皇家書士局的功勞,卻隻字未提警備隊的辛勞。從結果上來看,的確是書士局的成員將那朵正要綻放的花焚燬建立的功勳更值得矚目,若不是他們及時趕到,受害擴大化再所難免。
但是就算如此,莉琪也不認為可以忽視格羅斯泰德及警備隊等人的努力,如果不是他們事先已經驅散了在出現樹靈的建築物附近居住的市民,第一次發動毒素擴散時就會有不少人受到牽連。
事實上,他們確實沒有成功的保護附近的居民,但是能讓損失數降低到現在這個數字,他們功不可沒。
可惜各家報社幾乎是一面倒的在批評他們的不作為。
開玩笑——莉琪很想這麼和那些抨擊警備隊的報社成員說——如果不是這些被他們瘋狂詆譭的警備官有所作為,他們自家報社的記者還不知道會不會躺在病床上看天花板呢,搞不好可能連小命都沒了。
“很可怕是不是……那可是樹靈啊——而且還是會擴散毒素的那種。”對於莉琪臉上浮現的表情,米歐?迪斯塔德明顯是會錯意了,“我以前在圖鑑上看到過哦……這種怪物可是會毫不留情殺死進入自己領地中的人的。”
她的聲音微微發著抖:“可是圖鑑上說它們只會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中,為什麼這種危險的動物、呃……植物會出現在市區裡呢?你知道麼,那附近就是我家——而且現在那裡還是隔離區!”
雖然米歐?迪斯塔德理解錯了莉琪想要表達的意思,不過她說的東西有一點沒錯。通常情況下,樹靈這種生物只會出現在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中,在卡特里斯這種高度開發的城市裡想看見它們無疑是在岩漿裡找水一樣。
只不過,這是一般論——如果用一些不一般的手段,還是可以做到的。比如用法術改造植物種子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特別是讓一棵樹靈從無到有的飛快生長,同時具備高強度的攻擊能力。
警備隊當然不是飯桶,以他們隊裡法術顧問的能力,要推算出一個事物是否受到了法術的印象絕非難事。就算警備隊的發言人自稱“不敢斷言”,莉琪依然覺得從他們嘴裡說出來的應該是“十有**”。
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莉琪將報紙交還還在喋喋不休的米歐?迪斯塔德,腦子裡還在想著那個樹靈的成因。她對於這個“嘮嘮叨叨的小姑娘”究竟在說什麼並不是很感興趣,幾乎可以說是一邊耳朵進一邊耳朵出。
她莫名的感覺到這件事和現在自己和柯特所調查的那些人有關,一種難以言說的違和感纏繞在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