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淡寫地就將李元培的一記又一記兇猛的攻勢給化解了。
李元培見此;明白是遇到了勁敵;更是不敢託大;使出渾身解數;毫不保留地朝東方不惑進攻。
堪堪三招一過;東方不惑對李元培的實力就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這李元培的實力雖說是不錯;但與東方不惑比起來;那差的還很遠;不說是十萬八千里;那也有個五萬四千裡吧。
所以;當東方不惑的東方三十六式一經展開;李元培就只有俯首稱臣的命了。
最後;這場比試以東方不惑取勝而告終。
而經此一戰;李元培再也不敢目中無人;對待東方不惑及田小二的態度那是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好的那是不能再好了。
至此;指揮權之爭也算是落下了帷幕。
沒有了爭執,那辦起事來就利索了很多,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方與朝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一起組建起了聯合指揮部;指揮部的成員由中方的主要將領與朝方的主要將領組成;聯合指揮部的司令官是中方的統帥;田小二。
聯合指揮部的成立也意味著對日作戰的正式開始。(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七章 謀定而後動;必克敵也
在對日作戰之前,先來說一說聯合作戰指揮部的人員組成情況。。
元帥:田小二 (中方)
副元帥:東方不惑 (中方) ; 霍東洋 (朝方)
軍師:王小勇 (中方) ; 李過 (朝方)
主要將領: 陳玉成;羅大綱;呂擎天;李開芳 (中方) ; 李元培 (朝方)
聯合指揮部將率領所有的中朝聯軍一起與日作戰。
聯合指揮部將對朝鮮國王李元通及中華帝國的皇帝黃旭負責;向二人彙報。
聯合指揮部的成形,表示對日作戰的序幕終於拉開了。
這架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高速動轉起來。
據情報顯示; 由吉四松陰與大保久利通率領的第一;二;三師團已由漢城出發;沿東線直撲平壤;現已進佔離平壤約120公里左右的開城;先頭部隊離平壤已不到六十里。
日軍的三路大軍由於前段時間一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以大軍之中滋生出很多傲慢之氣,大多數日軍都認為,不出又一個三天,他們將會飲馬鴨綠江。
只是他們也許沒想到,太平天國的援朝大軍已經到了朝鮮,如果他們知道了這一點,也許他們會小心一點,絕不會如此貪功冒進。
不過,這正是這樣,才給了中朝聯軍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