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伊藤博文在接報之後;同樣是驚懼得無以復加;他覺得這個東方不惑實在是太可怕了,而且,他的內心深處也生出一絲悔意,也許真不應該同意西鄉隆盛出戰東方不惑。
總之,日軍這一戰;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西鄉隆盛被東方不惑搞死了;而且原本打算透過此戰提高士氣的想法不僅未能成真,反到是成了泡影;而且;日軍計程車氣受此打擊;變得是更加的低落。
用那句偷雞不成蝕把米;聰明反被聰明誤之言來形容此時的伊藤博文,想必也不會太過分。
而在這一回合當中;也許西鄉隆盛才是最大的輸家;他的死不僅沒有成功喚醒日軍的鬥志;而且還讓日軍計程車氣更加的萎靡。
一句話;西鄉隆盛算是白死了。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伊藤博文不得不下令緊閉城門;避而不戰。
但是;避而不戰只能避得了一時;如若中朝聯軍強行攻城;那麼;憑藉他們強大的優勢兵力以及完備的攻城器械;破城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所以;擺在伊藤博文面前的選擇不多了。
而仔細地想一想,可供他選擇的路不多。大致說來,應該有三條路可走;第一條;據守仁川;最後與中朝聯軍魚死網破;第二條;突圍;第三條;坐等援軍。
而在退到仁川之前和退至仁川之初的這段時間內;伊藤博文原本是打算選擇第一條路的;這也符合大多數將士的心願;但是;到現在;一切都已經變了;已經變得不再有實施這種選擇的基礎;準確地說;軍心已散;他拿什麼去與中朝聯軍拼。
所以;據守仁川;與敵玉石俱焚之路;已經基本上被堵死了。
至於第二條路;突圍;看起來似乎可行;也比較現實;但是;如此做,對日軍來說,也並非是全無顧慮;他們需要事先想好並決定突圍之後怎麼走。
日軍現如今在朝鮮的國土上已無立錐之地;除了撤回日本本土之外;已是別無選擇;但是;如想撤回國內;那必須要有天皇的命令以及海軍的支援;在現有條件下;這似乎也有點難度。
所以;他們只剩下第三條路可走了;那就是坐等援軍。
這才是唯一現實的做法。
可是,援軍能及時趕到嗎?
這個說不好。
事實上,在漢城戰役開始的時候;伊藤博文已經向天皇發出了求援信;而且天皇已經同意派出援軍,按照時間計算;援軍應該很快就會抵達;也就是說;伊藤博文他們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援軍便會抵達。
而援軍來了;也就代表著他們迎來了勝利的曙光;真到了那個時候;伊藤博文相信;他一定可以率軍頂住城外中朝聯軍的進攻;而且;還可能會有機會伺機反擊;也許;整個戰場形勢將會由此迎來轉機;即使完全被反轉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只不過;伊藤博文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堅持到援軍的到來。
而且;城外的中朝聯軍也一定不想給伊藤博文這樣的機會。
所以,日軍的面前是一片灰色。
而東方不惑在再次叫戰不成之後;便收軍回營;他打算回去後與田小二商議一下,然後直接攻城。
於是,二人在經過短暫的商議之後;決定直接強攻;因為經過分析論證;他們發現;日軍已是努駑之末;基本上。那是再也難以翻起多大的浪花了。
所以;田小二與東方不惑便下令;讓太平軍第六;七;八軍團直接對仁川城展開強攻;而且一天之內必須攻下仁川。
而攻城戰一經展開;山呼海嘯般的喊殺聲便充斥了這片天空。
手舉著武器的太平軍象潮水般地湧向仁川城;而城上的日軍則是緊張地望著一步步逼近的太平軍;握著武器的手略微有點發抖。
日軍真的是無心戀戰。
而大戰一經開啟;雙方之間的實力差距便已暴露無遺;在太平軍狂暴的攻擊之下;日軍的防線立即便處在了風雨飄搖之中;隨時都有崩潰的風險。
此時此刻;伊藤博文與他的日軍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而負責守城的戶木孝允則表現的更為誇張。
眼見防線就要坍塌在太平軍的攻擊之下;負責守城的戶木孝允已經亂了方寸;他聲嘶力竭地朝著守城的日軍大喊;氣急敗壞地對著攻城的太平軍狂叫。
戶木孝允不僅是亂了方寸;而且可能已經病了;而且是病得不輕。
而伊藤博文此時也已經無心待在指揮所裡;他也來到了城樓之上;但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