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來回走……”
發生在1898年6月至9月的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完全效彷日本的“明治維新”。但明治維新是日本天皇發動、領導、貫徹的,取得巨大成功,而光緒皇帝的變法維新,上有慈禧太后掌控實權,左右被一大幫守舊大臣、既得利益集團所阻撓,進行起來真真萬難。精英們無縛雞之力,皆是三品以下官員,除“行走”啥也不是。為變法計,當然也是為自身計,光緒決定鋌而走險,在譚嗣同傳口諭令袁世凱誅殺榮祿、兵圍頤和園的同時,光緒自草一諭,“著康有為迅速前往上海,毋在遷延觀望!欽此。”這表明這位傀儡皇帝情知大勢已去。
袁世凱接上諭猛然想起,前兩日光緒皇帝加授他侍郎銜後,按規矩二品以上官要到頤和園謝恩。袁世凱跪在諧趣園長青殿,見慈禧太后臉拉得很長,用戴甲套的手指點著袁世凱說:“皇上問你‘倘令汝統帶軍隊,汝肯忠心事朕。’你怎麼答的?”袁世凱愣住了,忘了光緒皇帝當時怎麼問的自己怎麼答的了。太后冷笑一聲:“猴崽子,你說的是‘一息尚存,必思圖效’,對吧?”袁直覺得毛骨悚然。太后又說:“要圖效大清朝廷,整陸軍,原是要緊,但皇上也太覺匆忙,我疑他別有深意,你須小心謹慎方好。下去吧!”從頤和園回來,袁世凱深感太后老佛爺太厲害了,紫禁城的一舉一動全在她的掌握之中。短短的103天變法,頒發了190多條諭令,開始還送往頤和園等慈禧太后批覆,後來連這個都免了,使太后越來越不能忍受。還在變法之初,慈禧太后便與光緒皇帝有一約定,對新政不滿的官員可以撤換,但二品以上官員任免都要經過太后。開始還如此,後20天在康有為的督促下,這個默契也打破了;變法維新走到老佛爺劃的圈外了。
五姨娘說:“我擔心老爺出事,約上大姨娘,一起進了書房。他見我們進來,抬起頭突然問我:‘老五,你看當今聖上如何?’‘老爺,我看……我看當今聖上還是個孩子。’大姨娘瞪我一眼,意思是怎麼敢犯上?其實我還真是這麼看的。‘孩子,是孩子。’老爺贊成我的看法,說完更衣離府。”
因戊戌之事剛發生沒幾年,五姨娘記得一清二楚。榮祿見三更天袁世凱找上門來又神色慌張,斷定發生了大事。他將袁世凱引入上書房,小聲問:“袁老弟,深夜至此,有何要事?”袁道:“下官進見皇上,榮大人該知道吧?”“皇上召見臣子,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呀?小弟也不需來榮府通告。”榮祿沉著臉,無所謂的表情,使袁更覺得在光天化日之下。榮祿站起來走一步,拍拍袁世凱的肩膀,態度溫和:“有話坐下說,半夜擾夢而來,想說什麼請便!”榮祿說話像下命令,半眯著眼睛一副胸有城府的樣子,使得袁世凱像見閻羅王一樣:“皇上一共召見下官三次。楊銳送來皇上密旨,令臣殺大人,撤換紫禁城八旗兵,包圍頤和園,禁止老臣朝見老佛爺。”榮祿聽後,不動聲色,親自遞上一杯茶說:“小弟,你還算頭腦清醒。其實,老佛爺早已知道,準備親政呢!既然你一心捍衛老佛爺,本大人保薦你做一品大員。”第二天,1898年9月21日,正當榮祿坐上開往北京的火車,去頤和園報告光緒帝命袁世凱兵變時,慈禧太后已帶上火槍營回宮,於太和殿端坐在龍椅之上。至此,百日維新結束,戊戌變法失敗。
“老爺當了直隸總督後,我曾問起此事,老爺講他們看我在小站練兵,手中有兵權,其實那時的兵權是虛的,小站7000兵只有槍沒有子彈,練打靶時由天津彈炮局派專人送到小站,監督打靶,發多少子彈,回收多少彈殼。我駐在小站,聶士成的毅軍在灤州,董福祥的甘軍在武清,遙遙數百里間,處處牽制,焉能達到,即到亦焉能成事?”
五姨娘的話不是沒有道理。戊戌政變不是完全因為袁世凱告密而發生,即使袁不告密,慈禧太后也要在八月初六日推倒侵犯了皇權、傷害滿族貴族利益的維新運動。但袁世凱的告密,加大了慈禧太后對光緒皇帝和維新人士的仇恨烈度,為戊戌政變加上血腥的一筆。
1900年6月17日,慈禧太后在儀鸞殿召見文武群臣。她首先開口:“總理衙門啟秀呈上外交團照會,第一條,指明一地,令中國皇帝居住;第二條,代收各省錢糧;第三條,代掌天下兵權;第四條,勒令聖母皇太后歸政下臺。今日釁開自彼,國亡就在目前,若竟拱手讓之,我死無面目見列祖列宗。反正是亡,一戰而亡,不是強於等死嗎?”
維新黨人被清除了,光緒被幽禁了,靠老佛爺蔭庇的後黨異口同聲“宣戰”。後來證實這份所謂的“外交使團照會”是一心想當太上皇的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