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美化工作。
各地報紙紛紛大發文章稱讚北洋政府的民族大義和中央軍英勇保衛國家,不管是政府安排的喉舌,還是更多自發刊登相關報道的報館,這些訊息和內容都能夠讓全國民眾接受。就連遠在日本的孫中山也不得不發出通電,表揚袁世凱的“英明果斷”。
收復青島租界的主權已經可謂是近百年中國首次成功清洗過往恥辱之舉,前清幾十年沒能解決的難題,終於在北洋政府時期有了一個關鍵性的開端,怎能不讓全國人民感到激動?而透過與日軍正面作戰的軍事行動,又將刻骨銘心的甲午戰爭之恥辱得以挽回,更是讓普天之下恢復對中央政府的希望和對中央軍的信心。
這是一次歷史壯舉,也是改寫整個中華民族困境的壯舉。
近代中國的老百姓最缺乏的幾項東西當中就包括“自信心”、“希望”,當一個飽受質疑的中央政府給了人民希望和信心,這就好比在黑暗中忽然舉起了一簇火把,就算不能照亮全部的黑暗,但是也給人們指出一個方向。
再加上在袁世凱的授意之下,北洋政府所操控的喉舌,以及在全國各地奔走活動的籌安會,北洋政府的正面影響力更是登高一層。尤其是袁世凱個人的形象,被各方面吹捧的如同星月一般高高懸空,很快就成為了全中華民族的“復興領導者”、“中華富強的導師”,諸如此類這般的偉岸。
不僅如此,由於籌安會的積極活動,民間對國體一事也漸漸有所意識,雖然還不是很清楚袁世凱即將推行帝制,但是也是事先做好了一定心理上的鋪墊。
楊度在這段時間的活動中,主要就是在引導人們認識目前中國先行的政治體制和國體的弊端,比如說青島一事袁世凱力主一戰,可是因為國會意見的不和才拖拖拉拉許久;再比如說大總統本以個人命令打算繼續向遼東增兵,然而也是遭到各方面諸多的反對,由此在作罷;又比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