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處於了下風。
但,儘管如此,似乎早就料到他們的來意,郝建洲卻打起了官腔“至於跟你們合作的事情,單位裡也要好好的研究研究嘛。”
韓俊畢竟年輕,雖然有筆記裡大量的資訊,可他依然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靈活運用,便說:“郝主任,我覺得,我們一來上了中央電視臺,有名氣,而且我們的綠石都是有國家權威機構的認證證書,也算是有實力,我覺得跟我們合作,還用研究嘛?”
對於韓俊這個青年,郝建洲還以為是朱培江的兒子,聊過之後才知道,他也是在綠石成名這件事裡的關鍵人物。可對於韓俊的話,他卻不置可否。只是詳細的詢問了,如果合作成功,他們將如何經營綠石館,卻依然避而不談合作事宜。
只是後來實在被問的急了,郝建洲才說,不光是他們與風管委聯絡,想聯合風管委一起做綠石這個專案,還有一人,在做著與他們同樣的事情。
“哦?敢問郝主任,是哪位同行也想參與進來?”郝建洲的說辭,讓朱培江頓感好奇,建場館的事情,他跟韓俊研究了好久,認為這絕對是個前的專案,根本不可能有人會走在他們的前邊。
而郝建洲則說:“韓建仁先生手裡也有大量的綠石,同樣想跟風管委合作。”
韓建仁何許人也?不管是峰山村的老坐地戶朱培江也好,不經常回奶奶家的韓俊也罷,這名字都是“如雷貫耳”!
他同樣是峰山村的村民,三十多歲卻不務正業,遊手好閒還欺行霸市,手底下幾個村裡同樣不著調的孩子跟著他混,不過30多歲的他卻依然能讓手下的小孩兒跟著他混則不無說明此人有一定的能力,不管是碰巧還是他眼光獨到,當朱培江一現身在《新聞聯播》,他立刻就意識到,海里的石頭是塊寶!
拉著手下的人,跑馬圈地,把峰山村近海的一片礁石都攬到了自己的名下,韓俊跟朱培江沒有那個能力阻止別人採挖,可他韓建仁卻有。
當朱培江回來的時候,還熱鬧的海灘,過了沒一個星期還是一樣的熱鬧,只不過那些人,卻大部分換成了他韓建仁的手下。
就這樣一號人物,能想到跟風管委合作?韓俊不信,朱培江更是不信!
實際情況卻是倆人不知道的,韓建仁的姐姐,正是郝建洲老婆的表妹!當嶗山綠石一成名,而朱培江又在濱海電視臺上放出了希望與風管委合作的口風,郝建洲立刻意識到,這,是個機會!而且韓建仁正在做什麼,他又豈能無所耳聞?
他本是市規劃局的一名主任,90年風管委成立之後,便借調到了這裡工作,負責景區的管理。景區周圍的商鋪、酒店都暫歸他們管理,期間的利益讓原本在規劃局的他無法想象,而嶗山綠石所蘊含的利潤,已有多年管理經驗的他怎會不知?面對如此“商機”,或許跟朱培江合作一樣可以讓管委分上一杯羹,可如果這件事完全讓自己人來做,那跟收取租金或者分成利潤比起來,豈不是大巫見小巫?
當即找到了韓建仁,與他商議了他手中的綠石由郝建洲負責經營,而韓建仁則拿小頭。本來就想靠著綠石小一筆的韓建仁略一思量便答應了,因為即便是小頭,在管委出面的情況下,他的收益也遠遠多於現在他這種有組織無紀律的低層次採挖。
是以,當年前朱培江找來的時候,因為要聯絡韓建仁,他就藉口外出沒有接待,而年後,至於如何經營綠石,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心道既然朱培江有這個打算,不如套套他的話,如果合適,便直接用了他的法子跟韓建仁做起來,他朱培江也無話可說。
不過,當他說了韓建仁也要與風管委合作的事情之後,韓俊跟朱培江不免失笑,那人一來就是外行,二來也沒有專家的鑑定證書,如何能與韓俊他們競爭?
見倆人絲毫聽不出他話中之意,郝建洲也只好漫天要價,高達六成的盈利利潤讓韓俊二人目瞪口呆。這跟**裸的搶劫又有何異?
面對這樣的高價,朱韓二人也只好退而求其次,問道:“場館的問題我們自己解決,不過我們想跟管委批一塊地,就是景區入口處的那片空地。”既然合作不成,那我們就自己單幹。
而郝建洲的一席話,猶如一碰冷水兜頭澆下:“那片空地是管委規劃為停車場的,您也看到了,景區入口那麼多的商鋪和酒店,我們也是為了方便遊客。”
希望再次破滅,可是問起再有那個地方合適場館建立的時候,卻被告知,他們需要給規劃局打審批,沒有審批是絕對不行的,而問起審批的度,郝建洲卻似是無意地說道,或許三五個月,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