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裡的?”
“我是廣東的。”
“我也是廣東的哦。真好,能在這裡遇上老鄉,……”
為什麼你會問地域,說老鄉呢?——這是鋪墊,是要拉近你和那個同事關係的手段(無論你是有意還是無意的)!
所以當一個人告訴你一些人和事的時候,你必須要考慮一個問題——動機!
就是博弈的內容!
“我有錢,有經驗,我要跟你合作。”——這是很明顯的動機。而是否有錢和經驗,這是需要你去考究的。
“我有錢,我有經驗。”——這是沒有明顯的動機。
你聽了這句話之後,如果沒有感覺,但是對方跟你補充:“我很有正義感,我很注重朋友的感情……”,這時候你就要想想,在你不求這些資訊的時候,他為什麼會告訴你,這是什麼動機!
這時候就是你對真實的切入點!——也就是陰陽博弈。
接下來,就看你是否願意被騙,以及你是否願意去賭!因為我們知道人一旦有了寄望,都是有風險的,一定是在騙與被騙中周旋!
有位讀者問,“我和老公生活十幾年了,最近我發現他在外面包二奶,他騙了我很久!”
筆者:“因為你沒有發現生活中的他的一些動機點!這是市面上沒有一本書點出來,所以你的觀察力還亟需提高。”
特別是一些遊戲規則下的爭鬥,造假是一種慣例。而這些案例,對於經常關注新聞的讀者都能想出來。
真相你們未必能知道,因為故事,歷史,新聞都是可以捏造出來的,唯獨動機,較為簡單,你可以很容易地把握,在此基礎上你的推測反而是最貼近真相的。
談到動機這點,筆者沒打算具體化去解說,因為“動機”這個詞語所對應的具體事情太多太多了,有多細就有多細,所以讀者謹記“動機”一詞,然後自己去主動地思考日常生活的林林總總,這樣會對你們有真正的幫助。
請務必記住:“為什麼會讓你知道?!”(是命運的驅使還是有人故意讓你入局)
至於我們經常說的,“要是不被騙,就要做個老實人,不貪橫財,要有強烈的防騙意識,要學會察言觀色。”這些話相信大家都懂,問題是你們可以往什麼樣的方向去思考,去鍛鍊這種防騙能力?——這才是核心關鍵。
以上兩步皆是精華所在!
④心甘情願
那麼行文最後,什麼叫做願意被騙呢?
有一天,筆者遇上一對夫妻,男的告訴筆者,他是來惠州找親戚的,找不到,很多天沒有吃飯,叫筆者能不能給點錢他,筆者沒問什麼但是此刻的他已拿出身份證給筆者看(動機——陰陽點:過份渲染),最後筆者拿了五塊錢給他。
不少讀者說,“一看就知道是騙子啦,為什麼還要給錢他呢?”
——因為那一刻筆者看到了幾歲的小孩子在哭,筆者心感不忍,而無論這所有的一切(包括哭)是真是假。
被他所騙,而心甘情願。
5。陰陽觀變,動態對抗
5。1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這是源於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筆者想起著名畫家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高。我們看看他其中一個作品:
名畫哦,你能發現裡面的美嗎?在沒有告訴你這畫是出自於一位名人筆下的時候(標籤效應),筆者相信大部分人會把它當作“鬼畫符”,扔到垃圾桶裡。
其實羅丹的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一句很表面的話,就好比如,你解不出一道方程出來,老師跟你說“方程從來不缺方法,而是缺少發現方法的想法。”你說表不表面?如果你要作報告,你要演講,你要開領導會議,你可以這麼做,
因為在現在,透過玩“虛”來達到建功立業,逃避責任是一種可行的手段。
但是如果你要深入問題,希望能有實質性的東西,你必須要再改一下:“生活中從不缺少美,也不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是缺少發現“發現美的眼睛”的眼睛”!
有讀者說,這跟專業有關係。沒錯!如果你是畫家,你對這幅畫,就有行業內獨有的敏感;如果你是IT人員,那麼你身邊周圍的一切東西在你的眼裡都可以找到關於“IT”的資訊。我們使用配陰陽的方法,你反問一下,如果不是專業人士,但是能發現專業問題,又是什麼原因呢?(提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