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一個團體執行發展,除了外界的環境因素,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驅動力,特別是利益驅動。如果一個企業不發工資,誰會幹活呢?他們努力幹活的背後有什麼樣的動力?
你真正需要了解的不是老闆的人品,而是老闆的策略,他是用什麼方法方式去運作團隊的。
(2)制度是死的。一個將要上市的成熟的企業制度,不一定適合一個剛剛起步的公司。這種關於企業制度的論述可以說漫天飛,你有沒有見過兩個成熟的企業的制度完全一樣的?筆者還沒見過,肯定有差異,可是就是沒有人說出這些差異的所以然:為什麼會有這些差異,該要有怎麼樣的差異,不是這些差異行不行?
所以如果你從制度出發去套自己的情況,這條思路是不對的,你得找出制度究竟為什麼會產生,它產生的原因是為了什麼?在你懷著這些問題後,你再看看別人的例子,這樣你就能結合自身的情況作為主線,再吸收例子中有用的部分作為對自身的修正。從而你的制度才真正對你的團體有用;不然只會依葫蘆畫瓢,作繭自縛。
(3)問問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是一種洞察力的體現。因此,如果你發現一個人能無時無刻地為為公司考慮,這是為什麼?驅動力在哪裡?這樣問,你會收穫更多。
4。3陰陽流轉的形態——歸同趨異
現在市場上很多專家解讀陰陽,不外乎這個觀點“世界存在對立,存在矛盾,存在互化”,就像你看到此圖,你僅僅知道有兩塊東西(兩塊分別是陰,陽。)但是,僅僅這些是無法落實在運用層面的。
陰陽的奧秘在於陰陽流轉的運動,也就是歸同趨異。能將陰陽運用嫻熟的人,能察人所不能察,能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筆者在此提點一下,歸同和趨異在讀者剛剛理解的時候,有可能會混為一談,以為兩個都是一樣的。兩者的區別在於:趨異就相當於有方向性,有目的性,有融合性;歸同則不覺間跟隨大勢,似合非合。反覆閱讀,便會慢慢明白。
①歸同:同者相近
顧名思義,就是相同的會靠近在一起,相似的會靠近在一起。我們經常說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就是這個道理。同類的人走在一起,就成為一個群體。
我們抽象來看,如果同種情況聚合在一起,那麼就稱之為形勢。
☆形勢論——謀略八字訣之時勢
形勢是一個很神奇的概念。以筆者所涉獵,目前只有“謀略八字訣”才把這個“形勢”的核心點明出來。
“時”反映了事物發生變易的時機,“勢”則代表了事物形勢的優劣和運動的趨勢。
謀略八字訣裡的“時”,不是指一般的時間概念,而是指具有著特定意義的事物在發生轉折或變化運動過程中所出現的“時機”,“機運”,“機會”等等。事物在正常的流動運作過程中,它的時間是均等的,—般看不出什麼特殊意義,正像我們每天工作、休息、吃飯,顯得非常平淡。
然而,當一件事物出現不平常運動,即出現劇烈變動時,如出現某一大的事件,破壞了原有事物的活動程式,從而使其建立新的活動程式,在這個變動過程中,就出現了不平常的時間段。這個時間段,是事物從開始變動到變動終結的一段區間。之所以說它不平常,是因為它與事物的變化發生聯絡,事物在此時間裡改變了自已的運動或者自身形態,這個時間就具有了一種特殊的意義。它在人們的感覺上往往會變得不均等了,時間的概念被延長或縮短了。事物變化的過程被忽略,而只看到變化的結果,並且把這個結果濃縮到一個點上,這個點就成了舊事物和新事物的交接點,或者說是舊秩序和新秩序的連線點,這個點稱為“轉折點”或“機變點”。如1949年l0月1日是舊中國向新中國轉化的轉折點,離轉折點很近的前後一段時間區間,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時機”。
例如,天上—直是晴天,但突然轉陰,繼而下起了大雨,這是一個由晴轉雨的變化過程,然而一般人們只注意“下雨了”的變化結果,而把“天陰了”的過程忽略不計。因此,由晴轉雨的變化過程,從陰開始,到下雨而結束,下雨的時空區間就成了一個轉斬點,接近這個轉折點的時間,就叫“下雨的時機”。
在我們的現實事物中,轉折點是不容易被找到的,時機也更難把握,人們總是生活在習慣的慣性之中,突然的變化總是使人手忙腳亂。更多的情況是,人們無法知道眼前的事物是否已經到了盡頭,是否要開始發生變化和轉折,是否要從這個變化中去尋找有利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