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xz201431161421-1.jpeg 作者:青詞

絕少去考究,“這些道理在什麼情況下,會不成立?”。

但是這種捷徑總是雙刃的,一方面,它降低了大腦的認知複雜性(籠統的看一個問題要比細緻的分析簡單得多,所耗費的時間要小),有助於迅速作出絕大部分情況都正確的判斷;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導致人們把大部分情況下成立的法則當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公式。

甚至慢慢地會出現一種情況,一旦有反面的情況出現了,人們就會出現排斥的傾向。

國外有一項研究統計,愛因斯坦年輕和年老時候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其知識量之間的關係時,有以下一個關係圖:

從1905年愛因斯坦大學畢業開始,有將近20年的時間裡面,他在科學領域方面有長足的進步。而在晚年的愛因斯坦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走向下坡了。我們以一條向下的斜線作為代表。雖然到晚年,但是他依然堅持不懈地專研科學領域上的重要問題。他的物理學與數學方面的知識更淵博,但是此時他沒有再解決任何重要的科學問題。

我們本來預計愛因斯坦的解決問題能力與他的知識應當成正比的。但是,隨著知識的增長,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反倒下降。知識在最低點時,創意達到最巔峰。

圖:愛因斯坦的鬼面

因為當一個人所知道的達到一定程度後,如果要再邁進一步,必須具備另外一些領域方面的知識,這個另外領域,意味著他需要重頭開始,而這種重頭開始又是受到已有的知識所影響。(注意聯絡太極建模一章內容)

常識,有橫向和縱向之分。

所謂橫向的常識,指的是一個人瞭解各行各業。可謂博學多才,旁徵博引,天文地理無所不曉,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在本書中稱,其知識很有廣度。

而縱向的常識,指的是一個人在某方面專研很深,能追根究底,探源溯古。在本書中稱,其知識很有深度。

一個人在腦海裡所記住的常識,直接成為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的主要素材。

一對男女在討論城市的建設問題,女的很專業,我們可以猜測其是公務員背景的;你假若跟殺豬的人談話,他每句話裡面都有可能涉及豬的比喻,用刀的比喻。

不過,一些情況下,我們要透過對話猜測對方的認識水平是很難的,當一個人的知識能達到一定的深度並且可以融匯其他知識的時候,他們的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是很圓融的,即便你有手段地探知他,為難他,他也能信手沾來,輕鬆解圍,甚或來個大智若愚將計就計。

2。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是一個人將常識加以整合,形成一連串具有關聯性的認識。

比如一個人一旦遇到困難,就想到放棄,退下來;

而另外一個人遇到困難,先歇一歇或退下來,尋找機會再進取;

又有一個人遇到困難,一股勁兒地往前衝。

這三種情況是三個人的思維模式,也是三個人的做事方式。

在這裡,筆者強調的是這三種模式本是沒有好壞之分,只在具體情況下,具體策略裡面,也必須在成敗已定的情況裡面,我們才能表示哪種好,哪種不好。這點在成功的演義一章裡提到的成王敗寇的道理是一樣的。

思維模式,就如同水渠一樣,將水引渡所形成的軌跡。人的思想,想法,認識籍由思維模式而展現。

比如一對陌生的男女初次相親,那麼一方可以透過自然的對話和言行舉止來判斷一個人的涵養,修為與學識。但是我們知道,人與人在一起有可能會歷經無數的波折與誘惑,這時候就可能有變數了,當初的文質彬彬頃刻間就有可能粗暴殘忍。會不會不幸發生在你身上,你的他也會如此呢?要對一個人變數的預測,我們可以探知一個人的底,看這個人在某一個底線環境裡面的變化是如何的,這相當於要了解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什麼條件,什麼情況下,這個人的思想會怎麼樣,會怎麼樣變化。在這些底線環境下,我們詰難他,看他的反應變化如何,我們就能知道這個人的底線如何。

而影響人的思維模式,有兩個主要因素:

2。1情緒

比如說,如果你憎惡一個人,對一個人有偏見,你往往就會反對他的所有立場。反之亦成立。

情緒,是屬於類象動力的一種。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們的想象能力,創作能力要比他們感情貧乏的時候要強。我們在很多經典鏡頭中會看到,主角在滄海桑田的那一刻領悟的上乘的心法。同時你也可以留意一些歷史中的經典文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