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2 / 4)

小說:xz201431161421-1.jpeg 作者:青詞

控制調節這件事情了。通俗來說,你就不會忘了。這個舉動最初從由你的大腦掌控,轉而由你的小腦掌控(小腦儲存了很多無意識動作,比如刷牙、洗臉),喝水成了一種習慣。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據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

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需要不斷地重複,即使簡單的不斷重複也是十分有效的。 21 天效應不是說,一個新理念、新習慣只要經過 21 天便可形成,而是21天中這一新理念、新習慣要不斷地重複才能產生效應。這也是現在許多廣告不斷播報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裡所講的21天是對新理念、新習慣的中等程度而言的,強度低的、簡單的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就可能會形成的快一些,強度大的、複雜的新理念、新習慣就可能形成的慢一些,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新理念、新習慣的性質對形成的時間來說也可能會有影響。但目前尚不知影響有多大,也需深入探討。

此外,舊理念、舊習慣的改變或消退是否也如同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呢?其機理是否一致?尚不得知。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如果這一舊理念、舊習慣就是我們想要改變成新理念、新習慣的,也就是兩者的關係是密切相關的,應該說它們是同步的,立的時候,也就是破的時候,也就是說,同樣需要21天才會產生效應。

………………………………………………………………………………

(2)人性太極演化模型

上一節提到的思路,是我們認識中的一種捷徑。弊端已經說了,我們僅是得到統計上的大機率,讀者你可以留意一下市面上的觀人書籍,均離開不上一節的思路,他們提供給你觀人的常用竅門,但是沒有給你解釋這些竅門,這些結論得來的原因,所以我們會經常感嘆“想不到短短几年,他的性情變化那麼大呀”,也如同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計劃跟不上變化”。

按照太極演化的思路:太極→陰陽→……→萬物永珍

人性的最原始就是一個太極,接下來就要配陰陽(詳見下一章)。我們對這條思路,使用一條公式去理解:

(正性情+負性情)+(正環境+負環境)=常量

解釋:

1)相等性(人與人的平衡)

在這裡,筆者建立一個模型(可跳讀太極建模一章),性情與環境構成一個系統(太極),那麼這個系統總能量是恆定的,即是常數。筆者相信,讀過初高中的我們都比較容易明白這點。

這個常數意味著什麼呢?佛家裡有一個很清晰的說法,就是萬物眾生平等。

進一步說,你今天的環境,你的遭遇,你的才能,你的認識等等你的所有加起來=一個常量=別人今天的環境,別人的遭遇,別人的才能,別人的認識等等別人的所有加起來。

所以我們有時候看到別人很有錢,心理很羨慕,可是退一步想,別人有了錢家庭可能就因此而不安穩或者有錢其實壓力也很大,比如有錢能有更多機會滿足自己更多欲望,包括外遇。而你雖然沒有那麼多錢,但是生活其實比之要自在,要安穩,要快樂。

——這就是一個總的相等了。

(注意,多維考慮才能更全面,讀者可以參看永珍演化中關於維度的說法。)

2)正負性

所以正,就是有。負,就是沒有,不具備。

比方說,你不抽菸,那麼這就是屬於負性情。一個人的負性情越多,我們一般看成是越單純,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幾乎什麼都沒有,幾乎什麼都不會(當然,他會哭,這屬於正性情。)。同樣道理,你經歷過的環境,那叫做正環境,你沒有經歷過的環境叫負環境。

3)等式說明

正因為等式的存在,因此這四個因素遵循此增彼減的規律。比如我很努力地賺錢,那麼我的正環境(有錢可以遊玩)增加了,負環境(已經實現了某個願望)減少了,正性情(脾氣大了,身體壞了)增加,負性情(沒耐心了)減少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