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相信絕大部分人是答不出來的。
又如成功人士告訴你,你要多認識點貴人,這些貴人會提供一些平臺給你,讓你成功!可是誰不知道這個結論呢?關鍵是我怎麼做才能結識到這些人。
在這種情況裡面,那麼:
我們可以增加學識,發表專業論文,認識高人(自身修為);
我們可以換一個城市,換一個職業工作,認識新的人(平臺);
我們也可以誠心燒香拜神,增加運氣。(運氣,注意的是運氣,筆者知道運氣這個詞並不一定被很多人所接受,但是本書中對運氣是持強調態度的,因為運氣始終貫穿了人生所有,包括自身修為,平臺能不能邁向成功,都是靠運氣作為橋樑的。本書為便於理解,單獨開來列為成功的一個因素。而在《太極博弈原理》第三部中時空的運用,將專注講述此點。)
如果我們對成功的因素做出一個正確的排序,那麼我們只要抓住了這個因素去進行工作,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個最直接的因素,本書稱之為契點。
一個人的成功,必定存在一個契點,而且不同的人不同階段不同地方都不一定相同的。
因此,如果筆者告訴你,怎麼樣才能讓你成功?答案是,不知道。這是筆者對你的負責,因為筆者並不希望你讀了一本書,得到一個結論就完事了,你必須要學會真正思考,才能對自己有個最清楚的認識,最容易瞭解自己的人是自己,筆者以及本書不會伴隨你人生的所有階段,謹希望你能由此學會如何去“漁”。
一個成功者,告訴你一個方法,讓你成功了,並不意味者你下一次可以由此而成功,也並不意味著其他人可以由此而成功。你若能成功,是因為這個方法,牽動了其他的因素,這些因素中某個因素成為了成功的突破口!
正如當你頭痛了,醫生給你頭痛藥把你治好了,同樣醫生也可以給你腳痛藥,把你的頭痛治好。實際上頭痛是不是頭的問題,在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下,頭痛藥,腳痛藥一樣可以把你治好(我們都知道是藥都有作用),只是治療時間問題,你怎麼被折騰的問題。
各種因素透過時空的整合,會因時因勢而變化,因此成功的另外一個概念在於天時地利人和!成功:因人因時因勢。
成功學者都在傳授自己的經驗,自己走過的路,遺憾的是沒有告訴你,你是否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依然能成功。
而筆者不會告訴你怎麼做才能成功,筆者會告訴你如何去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形勢,學會分析你自己的路應該怎麼走還是最適合你的。
這就是《太極博弈原理》的宗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當你在本書中某些地方感到非常艱澀的時候,請你知道,要了解自己,或者改變自己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更何況你在成功的路上需要影響心不在自己身上的他人呢?倘若你要更好成功,更好理解生活,請帶著希望完整閱讀本書!(閱讀提示:請著重跳讀一念化三千一文。)
第四章萬法歸宗表
很多書中,將思維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聯想思維、逆向思維、辯證思維和應變思維等等,這樣對思維的劃分,每種劃分含有交叉的內容,以至於不便於運用,筆者獨闢蹊徑,在本書中,以思維的操作方式劃分為兩類:類象與聯動,由此所對應的思維型別有兩種:理覺思維以及感覺思維。類象為思維的橫向操作方式,聯動為思維縱向操作方式,符合太極陰陽矛盾辯證統一的道理。對於事物的本身來說,則有兩大主線,抽象和演繹。
為什麼有一些人做事相當麻利卻是第一次著手?而為什麼有一些人麻利的背後卻是飽含了相當的經歷呢?
好比如AB兩個人同樣是做手工活,A一天就學會了,而B則學了三天,而且是勉勉強強入門。當他們都到了麻利嫻熟的時候,A只花了三天,輕輕鬆鬆的;而B則花了十年,心酸不已。
為什麼我們生活那麼多矛盾,那麼多想不明白,那麼多新的體會和新的觀念?這種情況好嗎?
我們都說“物以類聚,人與群分”,可是我們身邊有著各色各樣的朋友,這是不是很矛盾呢?該如何理解呢?(提示:從太極歸宗一章考慮)
為什麼那麼多知名人士並不見得讀很多書,而讀很多書,懂得很多道理的我們偏偏不知名呢?(這裡的知名,指的是在一個群體裡面中有所成就。提示,從成功的因素考慮。)
為什麼人的經歷,道理的彰顯,事物的趨勢,人情的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