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是模組化,但還是要定出標準來的,實際上模組化更適合讓一些技術尖子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搭建,雖然比原生設計的英雄機甲會差一些,但想去也不遠。但在基幹部隊全面採用自選配備,那就是在給自己找難看了。機甲師採用的通用型標準機甲命名為“近衛軍”,採用的是傳統的機甲結構,專門為機甲師設計的改進型多點分配式關節系統,新型安靜電動機和動力分配系統,雖然動作控制體系沒有做大的調整,但後臺軟體大幅度重寫,尤其是林聞方將之前在修改安蓮的機甲的時候想出來的那種隨注意力分篩資訊和調整機甲力度回饋的軟體加入作業系統之後,雖然看起來調整不大,但卻能大大降低機師的疲勞。原先駕駛機甲,精神上的疲勞的確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資訊太多太雜,必須始終讓神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有了可靠的資訊分篩機制,至少精神的疲勞減少了很多。
從外形來看,“近衛軍”和甲士區別不大,但各方面效能都有了飛躍式的提升。經過兩個月的定型測試之後,有西山機甲集團的成員參與其中的評測團也挑不出什麼毛病,透過了機甲師對“近衛軍”機甲的兩萬臺的採購案。另外,就是對偵查、刺殺型機甲“夜影”總計1000臺的採購案。
和近衛軍同期產生的則是“魅影”機甲的簡化版“夜影”。本來就採用了大量成熟技術的魅影其實改動真不算很大,主要還是在後臺軟體上,增強了智慧化,改動了觀察瞄準系統,加強了戰場資料通訊的保密性和通訊距離等。但為了讓夜影、魅影機甲能夠有更大的活動範圍,天耀集團推出了配套的機甲坐騎“虎王”,裝載一門單管20毫米機炮的虎王有著極強的運動能力,能夠在山野地形達到100公里以上的越野時速。其實,不用機甲,一般計程車兵也能乘坐,只是沒有了機甲的自動穩定系統,要騎乘虎王出去跑,那就是活受罪。
新技術的確在不斷提升著聯邦的機甲部隊的戰力,但也隨著這些牽涉到極大金額的採購的分流,將聯邦國內兩派對立的緊張態勢一點點揭開。林聞方對此憂心忡忡卻也沒有什麼辦法,他已經努力在彌合著和機甲相關的各種分歧,儘量不讓政治和經濟領域的爭端波及到純技術上,不讓任何派別之爭影響到軍隊選擇最適合的裝備。
這並不容易,但他的努力也不是沒有價值。西山集團現在和林聞方的關係就相當微妙。當機甲師陸續開始裝備新型機甲的時候,西山集團也剛好到了成立一週年的關鍵時刻。他們沒有能借著一些有力人士的幫助取代北方工業集團,卻也拿到了林林總總4000臺的機甲訂單。尤其是400臺警用機甲,差不多就是林聞方從中斡旋達成的。林聞方不貪圖回扣,只提出一個要求:讓西山集團專注於研發而不是公關。
機甲的研發很費錢,不管他們最初是為了什麼開始研發機甲,是不是為了政治上的派別之爭,但的確他們開發出了有用的技術,補充了機甲技術體系。尤其是能夠出口,也能貼補不少軍費呢,軍費主要流向哪邊是一回事,只要切切實實有更充裕的資金進入軍隊就是好事。
或許是因為林聞方這種簡單而質樸的善意,雖然知道他是天耀集團的幕後老總,也是西山集團要在機甲領域有所建樹的最大的技術壁壘,但林聞方還是受到了西山集團週年酒會的邀請函……
第427章 事端(二)
當丁天滿頭霧水地捧著邀請函走進林聞方的辦公室的時候,辦公室裡正在進行例行的碰頭會。
在和復星集團進行深度合作之後,再加上軍方有意無意地引導,在軍方的機甲和數字科技領域,林聞方已經是最有決定權的幾個人之一。現在他統轄的技術領域可不僅僅是機甲了,甚至是原先他完全不熟悉的數字化炮兵等技術領域都有發言權。
丁天作為林聞方的副官,知道他有多忙,也知道自己已經不可能妥善管理好林聞方的所有工作,主動建議自己的長官建立了私人幕僚團。
林聞方不差資金,身邊也有各方面的人手,這個幕僚團的陣容著實豪華:薩科夫、艾森斯坦兩人更是直接在這個團隊裡掛職,從而獲得了軍方的特別通行證,可以在機甲師駐地行走。艾森斯坦算不上是謀略大師,但多年混跡詭譎的莫亞政壇,至少可以避免林聞方陷入各種麻煩。薩科夫一開始出現在機甲師駐地,大家還有些戒備,但不久他就和大家混熟了,常來常往,不時和大家交流機甲操作和指揮方面的心得。和機甲師的官兵們關係相當不錯,尤其是天耀集團的保安部隊建立起來之後,他經常帶著小隊規模的部隊來和大家交流,讓大家很是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