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看完最後一句的時候,戚暮已經徹底地蹙緊了眉頭,他動作迅速地將這本厚厚的《國家音樂殿堂》闔上,接著長嘆一聲,沒有開口。
在音樂會結束後的千百條好評中,也不是沒有人提出和格拉特大師相同的觀點,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像這位樂評大師一樣分析得如此到位。整整一頁的評論,從戚暮和閔琛的演奏技巧、音樂風格、合作感覺等多方面,進行了徹頭徹尾的分析。
不要說是別人了,就連戚暮看了之後,都已經在心中默默地想到:他說得沒有錯。
或許其他讀者看了這篇文章後,只是更加希望他與閔琛進行更多的合作。但是戚暮看了之後,卻明白,他和閔琛和諧融洽得完全不僅僅是兩人的合奏,甚至……在與樂團的合作中,他們也更加的適合。
格拉特大師也在文章的最後,用一句話點明瞭自己的觀點。在一年前他便說過類似的話,而這一次,他說得更加隱晦,卻讓戚暮再也無法忽視——
“或許有一天,戚暮有機會與柏林愛樂樂團進行合作。無論這樣的奇蹟是否會出現,但是我永遠相信,只要那一天來臨,在奧斯頓·柏特萊姆的指揮下,那場音樂會將成為一場無人能忘的盛會!”
第二百四十三章
格拉特大師發表在《國家音樂殿堂》上的這篇樂評,在歐洲乃至是全球的古典音樂界都造成了轟動震撼的影響。
當然,正如同戚暮所預料的一樣,普通的讀者只能從其中看出“戚暮和閔琛很適合合奏”這個含義,卻無法發現更多的內容。只有少數比較敏銳的讀者,以及業內的音樂家、樂評家,才能從這篇樂評中,發現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甚至連多倫薩先生也找到了戚暮,安慰道:“格拉特的樂評從來都比較隨意自由,小七,你並不用在意他的話。我很喜歡你的風格,目前你與維愛的總體方向也沒有出現什麼偏差,這篇樂評你不用放進心裡去。”
面對著這樣一個溫煦和善的老人家,聽著他這樣關切安慰的話語,戚暮忍不住地心中一暖。但是他卻知道,多倫薩先生並不是沒有看到他與維愛之間的一切差異,他更多的是不想讓自己擔憂傷心。
在心裡輕輕地嘆了一聲氣後,清俊明秀的青年微笑著勾起唇角,輕聲道:“多倫薩先生,雖然我的風格與樂團並沒有大的偏左,但是就像格拉特先生說的一樣,我的領導風格漸漸地有些不適合維愛了。再過幾個月就到了該續約的時候了,到時候請您一定不要因為顧忌我、對續約這件事產生猶豫。任何結果,我都會接受。”
聞言,多倫薩大師一下子怔住,良久,他才伸手輕輕地擁了擁眼前溫和俊秀的青年,嘆息道:“小七,風格這種事情並不那麼好一言概括的。我們所有人都看到了你對樂團的付出與努力,也明白你在樂團裡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並不會因別人的話而改變自己的看法。小七……你不用擔心。”
到最後,多倫薩先生都是用這樣柔緩的語氣來與自己說話,甚至連說出來的話,都溫柔得讓人無法拒絕。
然而,正是這樣親近和善的溫柔,讓戚暮堅定了自己的決心,反而勸導起來:“可是多倫薩先生,您難道忘了,上個世紀卡拉揚大師就是因為音樂風格的問題,才會離開柏愛的嗎?”
這話一落地,多倫薩大師也是一下子呆怔在原地,不知道該回答些什麼好。
卡拉揚大師雖然有著“指揮帝王”的稱號,但是在其榮耀光輝的一生中,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汙點。戚暮雖然很崇拜這位大師,但是卻也明白,這位大師在晚年的時候曾經與柏愛徹底鬧僵,甚至直接“離家出走”。
原因其實不復雜,作為柏愛的終身榮譽指揮,卡拉揚大師推薦了一位與柏愛風格不相符合的樂手進入樂團,遭到了樂團成員大會的一致否決。對此,卡拉揚大師與樂團成員大會僵滯了許久,最終他一怒之下出走維也納愛樂樂團,帶領維愛錄製了幾張流傳世界的著名專輯。
提到了這位享譽世界的指揮大師後,戚暮悵然嘆息,既而莞爾:“無論如何,多倫薩先生,我希望您在考慮下一年的續約時,能完全不要顧忌我的看法。維愛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而改變,我相信所有人的意見。”
在進入維愛一年零3個月後,戚暮已經將徹底地融入了這個樂團,他愛上了這個樂團自由明朗的氣氛,也喜歡上了這裡的每一個成員。
但是,假設有一天他的存在會阻礙維愛的發展,甚至將這支世界頂尖的樂團帶偏,那麼戚暮有這個決心:他絕對不會阻擋維愛的路!
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