攏嘴,以她手中的這點把柄,能為唯一的女兒爭得一份榮耀,她也算是了了一大心願,只是身在著黑暗的皇宮,可謂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有秦王這句話,本宮那是一百個放心,不過家寧只是本宮心願中其一,而本宮主要的心願,當然還是想求個晚年安度。”
雖然淑妃還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條件,但李世民的臉色,已經在淑妃的話語中,變得冷沉而黯淡,淑妃的目的,如他所擔心的應該相差不遠,但是在淑妃沒有表明之前,他還不想先捅破。
李世民索性先裝傻,於是他不以為然的說道:“娘娘乃是後宮最具有權威的主子,日後求個安度,當然不在話下,想必父皇也一定會了娘娘心願。”
淑妃對李世民的態度,明顯是不太滿意,所以她冷冷的說道:“皇上當然是能了本宮所願,但本宮要的是秦王日後的成全。”
李世民也嚴肅的說道:“請恕兒臣不明娘娘何意?”
“很簡單,皇上給不了本宮想要的地位,秦王執掌江山後,可把這個地位彌補給本宮,也算是不負咱們攜手共度一場。”
“娘娘是想要執掌後宮大權?”李世民儘管很不想捅破他最不願面對的事實,但是淑妃的氣勢,根本容不得他逃避。
淑妃一臉深沉而陰冷的勾了下嘴角,但她卻一副無謂的說道:“本宮只要太后的名位,至於後宮大權,秦王大可以隨意指派,本宮絕不會有任何異議。”
李世民深邃的星眸,微微眯噓了一下,深韻的眼眸,漸漸變得冷沉起來,淑妃的條件,雖然在他意料,但她的要求未免也太妄為了一點,先不說他會不會答應,就算是他想答應,也不可能不顧他生母,而另封淑妃為太后,這不是他個人所能決斷的事,而是有關歷代傳承下來的規矩。
第362章 母子談心
李世民稍稍沉思了半響,他才不溫不冷的說道:“娘娘想的未免也太簡單了,自古以來,不論是新君上任,還是改朝換代,太后的人選,向來都是由選定好的國母勝任,所以娘娘這個心願,兒臣怕是不能如您所願,還望娘娘見諒。 ”
嫡母畢竟是嫡母,李世民的拒絕是在淑妃意料中的事,不過,既然他能當皇帝,自然也能顛覆歷史,把她送上太后寶座,除非他是有意之為。
“秦王不必急著答覆本宮,本宮也相信,秦王既能設法將自己送上萬人之上,想必一定也能有辦法把本宮推送一步。”
淑妃稍稍頓了一下,隨即她又說道:“當然,秦王若執意不肯,本宮也絕不會做出任何逼迫之舉,要知道,本宮認為能做到此事的人,遠不止秦王一人。”
有關歷代延續下來的習俗,淑妃當然是清楚,但習俗還不都由人定,既然是權威最高者,她相信只要李世明願意,一切都不在是問題。
李世明將一臉冷意釋放鬆懈了一點,淑妃不僅手握他製造偽證的把柄,且完全可以在和他鬧翻的情況下,以那支箭威脅他,或再去投靠李建成,這樣一來,他剛鞏固起來的勢力,又要受到嚴重摧毀,所以他不得不考慮大局。
但李世明也不能顯得過於被動,況且淑妃的要求,未免也太過分了點,別說歷代沒有這樣的慣例,就算是有,他也不會廢去嫡母,而立她為太后,所以他冷言冷語的說道:“自古以來,還沒有哪位帝王,廢嫡母立庶母為太后的慣例,難不成娘娘要超越史記?”
“能不能超越史記,本宮不敢保證,不過名垂青史,也算是不枉此生。”淑妃要的不過就是一個萬人敬仰的名位,至於是名垂青史,還是遺臭萬年,起碼百年後還有人知道曾有她這麼一號人物。
淑妃的架勢,看來是決心要勢在必得,李世明卻咽不下這口氣,所以他做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說道:“名垂青史固然是人人所願,不過也並非是人人都能如願,況且廢嫡母,乃是大不敬,兒臣既然一心為國為民,又豈能犯此等低階錯誤,所以娘娘這個心願,請恕兒臣不能如您所願。”
李世明僅停頓了一下,又起身說道:“當然,娘娘若真的認為,有人更合適兒臣幫您完成心願,兒臣只能自愧不如,兒臣告退。”
李世明倒是想試探一下,淑妃到底具備多少意志,包括她堅決的心態,是否能達到他所想的境界。
“秦王最好想清楚再踏出這裡,否則本宮不保證會珍藏這支寶箭。”淑妃將那支真正射傷李世明的箭,拿在手中上下打量著,她不相信李世明真的敢毫無顧忌,要知道,她一旦將這支真正的兇器交給李淵,李世明面臨的就不僅是嫁禍的罪名,而是永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