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1 / 4)

小說:宅師 作者:宮本寶藏

個稜角形的小杯子,在杯外壁還有一行銘文。

“吹氣澤歌舌,入杯沁醉牙!”包龍圖把銘文唸了出來,然後饒有興趣道:“這東西挺不錯的嘛,你們覺得呢?”

“你喜歡就好。”方元隨口回了一句,目光卻落在大盒之中的一件雕像上……

第310章 大肚彌勒佛

此時,方元打量大盒之中的幾件精美白瓷,然後目光就在一件雕像上停了下來。

那個雕像比較喜慶,光光的腦袋,大大的肚子,圓頭大耳,袒胸開懷,咧嘴大笑。這樣的經典形象,不言而喻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肚彌勒佛。

彌勒佛,據說是佛教的未來佛,佛像慈顏善目,笑口常開,十分形象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寬宏大量,慈悲為懷的宗旨。因此深受信眾尊崇,在民間廣為流傳。

特別是在五代時期,江南一帶有一個高僧,他身軀肥胖,常肩搭一布口袋,而且極為珍惜糧食,看見五穀掉地,便隨手撿入布袋,用以施捨窮人,人稱布袋和尚。

假如有人向他請問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還不懂他的意思,繼續再問,他就立刻提起布袋,頭也不回地離去。人家還是不理會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眾人不明白其中的深意,直到布袋和尚坐化圓寂之時,留下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那個時候,世人才恍然大悟,原來布袋和尚是彌勒佛轉世,在度化世人。不過真佛當面,大家卻渾然不知,許多人後悔莫及,連忙根據布袋和尚的形象,塑造了許多大肚佛的雕像,廣佈天下寺院,以香火虔誠供奉。

要知道在五代以前,彌勒佛的形象可是與正常佛陀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法相莊嚴的樣子,可是在布袋和尚之後,大肚彌勒佛就成為了定式。

大家覺得這樣的佛陀很有親和力,不像其他佛像高高在上,俯視眾生,多少有些疏離感。相比之下。大家願意與大肚彌勒佛親近,所以一時之間,這樣的佛陀形象就迅速流傳開來。一直承襲到現在。

大肚佛已經深入人心,就算對於彌勒佛沒有多少了解的人。恐怕也聽說過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的對聯。

德化白瓷的器形種類,本來就是以僧伽大士名揚天下,看到一尊大肚彌勒佛雕像,方元自然也不覺得奇怪。不過在打量的時候,他卻發覺佛像似乎有幾分特殊。

具體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方元也說不上來,反正他就是感覺不對。這是一種直覺,他也相信自己的直覺,當下伸手把佛像拿了起來打量。

不得不說。就算這佛像不是出自大師的手筆,也肯定是高階制瓷師傅的作品。大肚彌勒佛的雕像看起來體積不小,但是真正拿到手中,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分量不算沉。

從分量來看,就知道大肚彌勒佛不是實心的。而且眾所周知,空心的佛像對於工藝的要求更高,不容易塑形燒製。

反正在方元看來,東西真的很不錯,瓷塑人物形象傳神。衣紋簡練,線條流暢。特別是大肚彌勒佛的神態,笑口常開,憨態可掏,可謂是形神具備,十分經典。

最重要的還是佛像的胎質情況,要知道衡量瓷器好不好,瓷胎才是關鍵。眼下的這尊大肚彌勒佛,胎骨細柔堅緻,就好像是上等的糯米,帶有晶瑩的光澤。釉水潔淨勻厚與胎骨結合緊密渾然一體,呈色溫潤如玉,剔透光滑,非常漂亮。

白瓷,在中國並不稀罕,幾乎懂燒製瓷器的窯廠,都可以生產白瓷。然而此時此刻方元才充分明白,為什麼德化的白瓷能夠力挫群雄,成為中國白瓷的表率。

究其原因,主要是德化白瓷的白,實在是太養眼了。胎質晶瑩明亮而不耀眼,潔潤滑膩,如脂似玉,讓人看了就有賞心悅目的感覺。

當然,這一切都是表相,真正讓方元在意的卻是大肚彌勒佛的氣息。他凝神觀察的時候,那種古怪的感覺更加強烈了。

“小兄弟,這尊彌勒佛真的不錯。”

在方元專注打量的時候,店主察顏觀色,連忙推銷起來:“做工精細,形象又生動,買回去擺在家裡,一但有什麼煩惱事,多看看這尊佛像,立即煩惱全消。而且這樣的東西,可沒有大規模製作,絕對不會氾濫成災……”

店主現學現賣,話裡話外差點沒有直接說這東西物以稀為貴,很有升值空間了。

方元笑了,直接開口道:“東西怎麼賣?”

“這是大師作品,肯定便宜不了。”店主打了預防針之後,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