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斐看向她時眼中閃過淺淺漣漪,繾綣憐意。
很快,她將得償所願,報殺父之仇。
謀劃了那麼久,他怎麼忍心叫她失望。
剛剛她看到自己在殿中攪局,必然惱恨自己的舉動。
明知那樣做她會惱自己,他卻沒有絲毫猶豫。
不做,不逼,寧王便不會站出來,最後站出來的只能是她。
僅憑她一人,又如何能夠扳倒蕭芳菲?
她畢竟不瞭解龍蘭朝堂局勢,蕭家的水比她想象中的深,蕭家盤根錯節,天子門生皆在蕭相門下,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如何能夠眼睜睜地看著嫡長女變成殺人兇手?
若是殺個尋常人也就罷了,偏偏是龍蘭百姓心中的戰神,蕭芳菲擔不起那樣的罪名,蕭家也擔不起那樣的罪名。
不為蕭芳菲,單為了蕭家利益,蕭相及其整個蕭家也不會眼睜睜看著夏楚悅控告蕭芳菲。
他們會咄咄逼人的讓她拿出證據,可是楚悅哪來的證據?
所謂的證據不過是蕭芳蕊的述白,是蕭芳蕊說蕭芳菲戴面具扮成丫鬟跟在她身邊,是楚悅看到蕭芳蕊的丫鬟射殺了江夏王。
可這不足以證明蕭芳菲就是兇手!
蕭家會質問,除了你們兩張嘴,還有什麼證據?
沒有證據,不但不能夠證明蕭芳菲的罪,若是蕭家狠一點,反過來會誣夏楚悅陷害蕭芳菲。
理由也十分充分——蕭芳菲成了寧王妃,寧王一怒衝冠為紅顏,而昔日貴為寧王妃享受無盡榮華的女人是夏楚悅,今昔落差致使夏楚悅心中生妒生恨,便借江夏王之死誣衊蕭芳菲。
蕭芳蕊的供詞同樣可被辯駁,她是寧王側妃,若是沒有蕭芳菲,她則可能被扶正,然而蕭芳菲佔了正妃之位,她便只能一輩子當側妃,當個妾,於是心中生怨,與夏楚悅暗中勾結,誣陷蕭芳菲。
到時候,夏楚悅反因心思歹毒而受萬人唾棄,並因誣告王妃而獲罪。
他自是不會讓這種事發生的,因此才會當眾毀婚,並表明心跡。
自己沒了婚約的束縛,婚娶自由,而所有人都知道自己非她不娶,這便給了龍希寧極大的威脅。寧王若無所作為,那麼這輩子休想再接近夏楚悅一步,因此,做完這些後,只要稍稍刺激兩句,寧王自會按捺不住性子站起來指供殺人兇手。
他的一番苦心自是無人知曉。
此刻眾人心神皆被寧王吸引,正等著他的下一句驚人之語。
“是誰?”皇帝眼中射出耀眼精光,沉聲喝問。
☆、第二百四十六章 唇槍舌戰
龍希寧眸光一轉,從夏楚悅臉上掃過,溜了一圈,低頭,看向坐在自己身邊的蕭芳菲,伸手一指:“就是她,蕭芳菲!”
“什麼?”
這一指將眾人的震驚推向頂峰。
誰能想到殺害江夏王的兇手會是一個弱女子,誰又能想到寧王會指證自己的王妃?
蕭芳菲心瞬間跌入谷底,眼中閃過驚慌之色,但很快逼自己鎮定下來,表面上的驚異恰到好處:“王爺,我怎麼可能殺害江夏王?您莫不是喝醉了?”
是啊,是不是喝醉了,要不然寧王怎麼會說他的妻子他的王妃是殺人兇手?
蕭丞相也迅速反應過來:“寧王,你是不是聽了誰的讒言?寧王妃一個養在深閨裡的女子怎麼可能殺得了武功高強的江夏王?況且,寧王妃與江夏王無怨無仇,為何要殺他?”
“再者,江夏王身在皇宮,寧王妃那段時間連宮門都沒進,又如何殺害江夏王?請寧王三思,莫要聽信讒言,被人矇騙。”
眾人聞言連連點頭,可不是,無論是從殺人能力或殺人動機來看,寧王妃都絕對不可能是兇手,寧王莫非真的喝醉了?要不前幾日還寵護有加的王妃,怎麼一轉眼就反目而仇了?
皇帝卻和臣子們的看法不同,江夏王被秘密囚禁,只有他、寧王以及暗衛知道,而囚禁之地在民間,沒有皇宮的森嚴守衛,而當時江夏王又逃出囚院,誰都有可能殺死他。
再加上他對自己這個兒子還是很瞭解的,絕對不會拿這種事開玩笑。
“你有什麼證據?”他目光如炬地盯著龍希寧,沉聲開口。
“有。”龍希寧擲地有聲地回答。
蕭芳菲努力維持著鎮定的情緒,心臟卻止不住地顫抖,證據?他怎麼會有證據?難道他一早就知道是自己殺害了江夏王?那他又為何要娶自己?
蕭芳菲心念急轉,各種猜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