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那時候唯一的感覺就是——神啊,能不能再多給我一點時間。每天都和打仗一樣焦頭爛額,恍惚中翻翻日曆才發現,有些公司已經錯過了,有些公司因為申請太麻煩乾脆就放棄了。
其實有選擇地投簡歷是不錯,但是就算不是全面撒網,也要保證一定的量才行。也聽說過某位前輩一共只投了六家最頂尖的投行和諮詢就拿下了其中的四家,不過這種高人畢竟少之又少;亦或他們當時的重點在準備出國上,投入找工作的精力並不多,這樣的例子也就不足為鑑了。大部分人還是要紮紮實實地累過、疼過、錯失過、付出過、失敗過才能修成正果的,即使是那些我們口耳相傳的“大牛”也不例外。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大概是說哈佛商學院畢業的MBA找工作的時候平均也要投出上百份簡歷,而有迴音的往往只有十幾份,最後拿到offer就只有幾個了。
我的這種看法可能會有人反對,但我總以為至少應該先投簡歷,省得將來後悔。如果你有幸被選中,接下來的招聘的程式你要不要參與,再根據自己的情況斟酌決定吧。
我的不失敗之一:看書。真的沒有想到,一本書會對自己有這麼大的幫助。
我從來沒想過在找工作前應該找關於求職的書來看看。但有一天,當我陰差陽錯拿起了一本好像號稱是《××求職寶典》(這個名字真的好俗啊!)的求職指導書時,卻發現放不下了。書中介紹全面,從前期準備到實戰演習都有所涵蓋,並輔以求職者的現身說法,生動真切;甚至還收錄了求職者準備面試時需要準備的經濟管理知識。雖說我是學這些東西的,可是很多概念、模型卻也生疏了很久,拿起書來翻翻真是覺得受益匪淺,在接下來的面試中也自覺頗有裨益。(真要感謝當初拿這本書給我看的師姐!)
後來我還看過那一陣子在未名Job版做過廣告求職指導書,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本書對準備簡歷非常有幫助。在這裡我想給大家的經驗是,除了關注BBS,挑一兩本好書也不失為好的準備方法,有備無患,做足準備總沒錯。
我的不失敗之二:朋友。衷心感謝在我求職過程中給過我幫助的、以及一起並肩戰鬥過的朋友。
像我在前面提到的,有朋友給過我忠告,有的朋友更是幫我爭取過機會,還有的朋友向我介紹公司的情況,這些已經工作的朋友的幫助對我最後求職的成功實在功不可沒,我從心底裡感謝他們。有的時候可能只是朋友的舉手之勞,但對你卻有著重大影響。在這裡我再次提醒,在不影響他們的情況下,不妨向你的朋友尋求一點建議和幫助。至少很多朋友都願意給你過來人的建議。
還有很多人一定都聽說過“求職互助小組”或類似的小團體,BBS上就有很多。我們就發起了一個,由五個同院的同學組成了一個小組。我們五個人對彼此背景比較熟悉,求職意向也相近,準備起來比較有針對性,也敢於直接指出彼此的一些不足,我們會模擬CaseInterview,研究面試時的著裝、肢體語言等細節,還彼此鼓勵打氣,誰接下來有面試就著重幫誰準備。每次活動結束時都覺得很有收穫。最後除了兩個研一的同學,我們三個找工作的同學,一個去了BCG,一個去了中金,我拿到了Monitor,大家對這個結果都比較滿意。
所以我也建議大家,有可能就儘量組織三五個人一起準備,互相取長補短,能事半功倍。
我的不失敗之三:心態。自信地回拒信。
找工作難,還難在要不時承受失敗的心理打擊。每次看著時間一點點流失,通知下一輪面試電話卻遲遲不響令人如坐針氈;每次開啟郵箱,收到一封封充滿溢美之詞的拒信更讓人覺得是莫大的諷刺。那種鬱悶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
開始收到拒信的時候我的確難受過,也覺得那種假惺惺的拒信很諷刺;但很快我又恢復了自信,我應該相信信中的話——我的確是很優秀,很capable的。為什麼要為不懂得賞識我的公司失落?我應該向接下來的公司證明我的實力,證明我的優秀,直到得到認可。
我於是開始回拒信,或者給拒我的公司發信,禮貌地表示遺憾和自己的信心。每一封信發出去,好像自信心就找回來一點。當然,這些回信大部分石沉大海,我也並沒有期望能收到回信,只是因為這麼做能讓自己感覺更好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真的收到了A。T。Kearney和Bain的回信。他們很熱情地鼓勵我,並希望我能和他們繼續保持聯絡,這更增添了我的信心。
在這裡我並不是建議大家都要回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