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將曹操送出老遠,再次當中表演了一番,讓所有人知道雙方的關係是親密加親熱的。
之後的幾天,劉備三兄弟又應邀去拜訪了曹操,曹操設宴款待,雙方大醉一場。不過這一回雙方的關係是真的親密了不少,關鍵是喝醉了之後,曹操和劉備都有些放鬆警惕,說了些心裡話。兩人這一番懇談,發現兩者有不少共同語言,胸襟氣魄也都相差無幾,都是人傑。在這個大漢還沒徹底沒落,群雄也沒有自立的時候,這兩人自然也沒生出過爭雄天下的想法,所以兩人之間並沒有不能並立的想法,自然相處愉快。
只是兩人相交的時間不長,曹操就得去赴任了。送曹操離開時,劉備還真有些依依惜別的意思。
對於這兩人的交情,李響真不知該怎麼形容。原著中劉備落魄時曾投靠曹操,而曹操也沒有小看他,反而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評語,可見兩人是真的惺惺相惜的。但他們又是一輩子的對頭,致死沒有分出勝負。如今提前相識相知,卻不知對未來有什麼影響了。
又過了些日子,皇甫嵩和朱雋的奏摺終於有了迴音。對他們兩人上奏的事,盧植直接釋放了,並官復原職。而劉關張三人則都封為校尉,劃到朱雋麾下。同時命令朱雋立即開拔,前往宛城剿滅趙弘、韓忠、孫仲三個黃巾餘孽。等徹底剿滅亂匪,再行封賞。
既然朝廷都這麼說,朱雋和劉關張也只能奉旨,即日開拔,前往宛城。
第044章封賞不至
趙弘、韓忠、孫仲三人聚集了數萬人馬,和之前聲勢浩大的黃巾軍相比,要差了不少。可他們還不滿足,趙弘、孫仲二人帶了一部分兵馬去攻打陽城,只有韓忠留守宛城。可即便如此,宛城也不好打,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只是這韓忠似乎腦袋有問題,不老老實實守著城池,反而率軍出城,和官軍野戰。
論野戰,官軍可不怕他們,甚至經常以少打多。兩軍相遇,朱雋和劉關張各領一軍,分進合擊,三下五除二就把韓忠打的狼狽而逃,躲進宛城不敢出來了。朱雋順勢將宛城圍住,四個人各守一門,四面攻打。
本來朱雋以為這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畢竟宛城太堅固了。可是沒想到才幾天時間,韓忠就派人出來,商議投降事宜。這讓朱雋大為詫異,略施小計就從這個使者的嘴裡得知,城裡沒糧了!
怪不得韓忠敢出城野戰,原來是逼不得已。要是官軍晚來幾天,城裡的黃巾軍還有時間多蒐集一些糧草,但官軍來的太快了,只能期望能阻擋一下,好拖延一下時間。可沒想到韓忠太無能,黃巾軍的戰鬥力也太渣,連一天都沒擋住,一戰而潰,結果就讓宛城裡的人都餓了肚子。
既然知道黃巾軍缺糧,朱雋心中大定,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黃巾軍投降的請求。劉備於心不忍,勸諫道:“昔高祖之得天下,蓋為能招降納順;公何拒韓忠耶?”
朱雋道:“彼一時,此一時也。昔秦、項之際,天下大亂,民無定主,故招降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惟黃巾造反;若容其降,無以勸善。使賊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長寇之志,非良策也。”
劉備勸不動朱雋,只好獻上圍三缺一之法,以期儘快得勝班師。朱雋採用了劉備的計策,不過不是隻放開一面,而是放開了東、南兩個方向,只從西、北兩方進攻。
如此一來,本就因為糧草將盡而人心惶惶的黃巾軍哪還有守城的心思?紛紛從東、南兩門逃跑,韓忠想約束都約束不住,不得已只好也跟著逃跑。可別人逃了都無所謂,他韓忠是匪首,朱雋豈能容他逃掉?一見韓忠出城,立即全軍掩殺。亂軍之中,韓忠被不知誰射出的一箭射死,讓想撈取首功的張飛很是惋惜。
韓忠授首,主要的任務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清繳那些黃巾軍了。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就在官軍散開收割勝利果實的時候,趙弘和孫仲回來了!由於官軍的陣型已經散開,一時間無法收攏,朱雋只好鳴金收兵。
官軍退去,趙弘和孫仲趁機重新奪回宛城,雙方又回到了一開始的情況。不過趙弘和孫仲帶回了大量的糧草,比韓忠的境況要好得多。再想攻破宛城,就更難了。
但再困難,宛城也必須破!朱雋很快就收回兵力,準備再攻。就在他即將發動進攻之前,又一彪人馬到來,為首的正是有江東猛虎之稱的孫堅。
孫堅既然有猛虎的稱號,自然武藝不凡,長得也是虎背熊腰。只是他的運氣不算太好,黃巾亂起時,他已經是下邳丞,可這個職位沒有領兵的權力,為了在這場大亂中賺取功勞,他不惜拋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