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封她寫給爸爸的信。信中,她把與父母之間的“對抗”描繪得活靈活現:
記得有一次吃晚飯的時候,我滔滔不絕地對您(指爸爸)說,一個歌星唱的歌挺好聽的,我很愛聽。可是我剛說完,您就發火了,一拍桌子吼道:“不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專做這種無聊的‘追星族’!你有沒有出息啊!”
倔強的性格讓我喊了一句:“我愛聽歌,並不代表我就是‘追星族’!我是‘追星族’,也不代表我就沒出息。您什麼意思啊?總把我想得那麼差!”
您聽了,真火了,拿起筷子順手給了我一下,我委屈地哭了。說實在的,我不是“追星族”,我真的很委屈。可我知道這時候越向您解釋,您就打我打得越兇,所以,我乾脆不解釋了,把委屈埋在心裡。
還有一次,您提著兩個包回來,一個拎進了房間,一個放在電視機旁。我好奇地跑去翻開看,原來是一張碟片。您見我翻東西,便給了我兩下,然後橫眉豎眼地教訓我:“告訴你過多少遍了,別碰大人的東西!!”
我反駁說:“我又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你不知道的東西還多著呢!”您越發的兇了。
“對抗”就這樣發生了!孩子與家長各執一辭,完全不去考慮對方的想法,只想改變別人,不願改變自己。
提早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並不成熟的階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們對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總覺得父母“跟自己過不去”,也因此形成強烈的的逆反心理,心靈的大門朝著同齡人開放,卻對成人緊閉。這時候的孩子特別需要心靈關懷,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友。
提早進入更年期的父母,由於工作、生活壓力很大,面對孩子常常心急氣躁。這時的父母同樣需要關懷,需要理解和諒解,需要知心朋友。
所以,處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兩個特殊生長期的兩代人,有著共同的要求:理解、尊重和溝通!雙方都改變一下自己,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中國中學生報》的小記者、北京高二學生董誠和他的媽媽杜女士都是我的老朋友。他們母子倆就是在“碰撞”中磨合成為好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