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能加熱氫、胺等工質,使其氣化,經噴管膨脹加速後,由噴口排出產生推力。靜電發動機的工質(汞、銫、氫等)從貯箱輸入電離室被電離成離子,然後在電極的靜電場作用下加速成高速離子流而產生推力。電磁火箭發動機是利用電磁場加速被電離工質而產生射流,形成推力。電發動機具有極高的比衝(700~25000秒)、極長的壽命(可重複起動上萬次、累計工作可達數萬小時),但產生的推力小。
ASA用AID代表這類發動機,AID-1是電磁發動機,AID-2是靜電發動機,AID-3是電熱發動機。
AID-1即可變比衝磁等離子發動機和微波等離子發動機,是離子發動機實驗室的主力研發方向。AID-2使用的工質是氙或汞,內部也稱為離子發動機。AID-3使用的工質是胺,它的用途是快速轉向,彌補AID-1和AID-2的不足,最常見的使用方式是AID-3配合AID-1。AID-1和2有同質化的傾向,兩者的後續產品越來越接近。ASA最新設計的電磁發動機已經相容兩種推進方式的優點,當然這跟公司的習慣有關。
核發動機實驗室還處於掩耳盜鈴的保密狀態,玩的仍是“寧叫人知,莫叫人見”的那套,知道董事長大人是始作俑者,漢密爾頓這次一併列出來。
如果上述的是常規先進推進技術,核發動機則屬於略帶科幻色彩的先進推進技術。ASA研製成功的是固體堆芯核裂變發動機,推進劑為液氫,比衝860秒,跟NASA的同類產品相當。核裂變發動機專案組正在研製是氣體堆芯核裂變發動機,設計比衝7000~10000秒,推力可調,推進劑為液氫或液氮。
固體堆芯核裂變發動機的代號是AND-1,氣體堆芯的則是AND-2,這是ASA僅有的兩種研究和改進專案。如果AND-2研發成功,登陸火星的載人飛船將以它為主動力。ASA的計劃是十年內登上火星,建立小基地。
核裂變發動機的防護很麻煩,正如古巴耶夫所說,氘氦三核聚變發動機才是最適合在太陽系內行走的動力,燃料豐富,推力極大,比衝可達一百萬秒。易組合,易防護,大推力可以使用液氫或液氮作推進劑,中小推力則與離子發動機配合。
ASA的太陽系外探測器將使用氘氦三核聚變發動機、等離子發動機和鐳射推進複合動力。至於時間表,管理層在密謀,但李莊不知道,也沒問。他目前最感興趣的就是月球、火星、木衛二和土衛六,另外金星可以看看。
核聚變發動機在ASA的代號是ATD,氘氚聚變發動機為ATD-1,氘氦三聚變發動機為ATD-2,反應堆主要使用慣性約束技術,超聲波核聚變是備選,但李莊這個科普級人士認為不靠譜。
化學發動機、電發動機和核發動機都屬於可以想象的範圍,電磁軌道炮發射小型衛星沒被ASA上下認為是同類,連代號都懶得給,因為這個專案的主導是WLMS,幸好沒有出現NASA和花旗國空軍吵架的情況。
剩下都是另類的推進方式,ASA給離子風發動機的代號是AID-5,正式接納了這個小實驗室。ASA高層對這種無法在真空中使用的發動機很關心,認為它有前途。
帶有夢幻色彩的是反重力發動機,理論有十來種,都像模像樣,但反重力實驗室到現在也沒能玩出成果來。作為正式單位,他們的代號為AID-6,可見ASA高層仍期望物理學進步後能在第一時間製造出這種超級發動機。
宇航動力學實驗室反物質發動機專案組的員工都來 自'炫*書*網'物理學部,目前依賴於物理學部的進展,只有架子,暫時沒代號,屬於可期但很科幻的先進推進技術。
動力學實驗室的高階貨最多,非 常(炫…書…網)規的太陽帆和鐳射帆都有研究。LTA空間站有真空能實驗艙,它是奈米科技研究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和宇航動力學實驗室真空能推進技術專案組共管的實驗艙。
真空能發動機與反重力發動機一樣是科幻小 說'炫&書&網'中常見的貨色,但科學家們仍在撓頭。要想在此領域取得任何成功,就必須能做到對量子真空製造出斥力效應。根據理論是可能的,而製造及測量出斥力效應的實驗很繁瑣。反重力實驗艙的進展離研發出真正的真空能發動機差十萬八千里,副產品倒不少,勉強能自給自足。
質能守恆定律和熱力學定律是製造出真空能發動機的攔路虎,尤其是質能守恆定律,這個工學基石仍具有強大之極的生命力,只能改進,很難駁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