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醫學研究院
威森科技創立之初,韓淑梅只是個搭頭,張凱的目標是周奇森,當初只是為了安撫她才建了醫學實驗室。沒人能想到這個實驗室後來能持續擴張到如此龐大的規模,醫學研究院和醫療健康集團WLHC的基礎都是由這個實驗室的員工構建的,WLHC也是整個大集團盈利最強的分支機構。
這是偶然中的必然,韓淑梅絲毫不覺得意外,但李莊確實不知道醫療健康領域能有這麼大的彈性。他身體一直很好,很少生病,對這個領域不熟。母親的過世不是醫療事故,主要是身體透支過度,經濟問題在其次。他是個講理的人,不會胡亂怪罪到醫院頭上。
精確的免費醫療是威州的一大創舉,醫療糾紛比較少,當然這跟聯合技術公司和威州一體有關係,不像其他的國家社會層次那麼複雜。
醫學研究院研究的領域涉及到醫學醫藥的所有方面,剛開始很吃力,後來隨著大量人才的加入和內部培養機制的啟動,才逐步好轉。這幾年已經完全正常,可以跟上主流的步伐,偏科比較嚴重,這是由於歷史慣性造成的,醫學領域比較特殊。
研究員的背景複雜,但按照李莊的習慣,還是遵循專家決策模式,現有研究員近十萬,源自上百個國家。
與技術領域的相對單純比,這個研究院的管理難度不是一般的高,麻煩來 自'炫*書*網'這個領域特有的人文傾向。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爭執,讓公司高層抓狂,最後把決定權交到李莊的手裡,讓自己的精神領袖來抓鬮。
李莊當年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把這個領域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的脈絡給理清,他沒有諮詢專家,專家們自己都帶有傾向,根本無法達成一致。
磚家李莊本著“寧可混亂,不可放過”的原則,將醫學研究院分成兩個分院:現代醫學分院和傳統醫學分院。
現代醫學分院的院長是霍夫曼博士,他名頭夠大,NB獎獲得者,是研究院的招牌,所以做了總院長,實際上還是管著自己熟悉的一塊。韓淑梅這個華人,卻對中醫不感興趣,張凱於是從華夏挖了幾個知名中醫高手,把傳統醫學分院的框架給搭了起來。
傳統醫學分院的院長是曾鐵成博士,難得的學貫兩個領域的高階人才,對傳統領域非 常(炫…書…網)感興趣,五年前才從華夏那邊過來。這個分院裡有中醫學、藏醫學、蒙醫學、印度醫學、波斯醫學、埃及醫學等多個領域的高手,成績斐然。
現代醫學研究分院的研究領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等。
傳統醫學研究院的研究領域大方向則比較複雜,以中醫和印醫為主,其他為輔。中醫裡玄幻色彩很多,但傑出的地方比比皆是,強調整體在療養領域大放異彩。醫療健康集團推出的超級醫療裝置自動針灸儀,就是結合現代科技將傳統領域的精華髮揮出來。保健品也主要來 自'炫*書*網'傳統醫學分院的貢獻,市場已經給出答案,這方面比現代醫學分院要強。
李莊純粹是從哲學的角度出發安排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居然大獲成功,他很慶幸沒有把事情搞砸。科學的不完善性讓傳統醫學有生存的空間,有人說中醫是偽科學,這本身就犯了錯誤,科學不是真理。
計算機專家這些年來唯一做得出格的事,就是在媒體上大罵某些高呼取消中醫的傢伙,他們,語言刻薄,讓某院士差點腦溢血。在他看來,這幫人活該被罵,連科學是什麼都搞不清楚的人沒有資格被稱為科學家。
“人是一種超冗餘度的精密生物智慧機器”,李莊在給雙威理工學院的學生們講課時,從AI研究的角度,下了這個結論。
這句話很簡單,但推匯出來涉及到的東西非 常(炫…書…網)多。機器,是一種利用能源活動的造物,人可以說是大自然的造物。人擁有一個完善的能量產供系統,是人體的發動機。能量是食物,每天成年男性約需要10885KJ的熱量攝入,女性約需要10048KJ,視個體有差異。
人的智慧核心是大腦,它透過神經系統和肌肉等來控制人體的動作。人體是個精密的迴圈系統,超冗餘度意味著這個系統的適應能力很強。
我們這個物質和能量的世界,神制定的規則很精密,這些規則同樣適用於人類身體。
只要是機器,就會出問題,只要是生物網路,就容易發生變異。智慧就意味著有自己的想法,沒人能坦然面對本不需要發生的死亡,所以在發達國家,醫生的社會地位很高。人吃五穀雜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