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筆進項。理論物理研究所、理論化學研究所、細胞研究所、奈米科技研究院、材料理論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空間物理研究所、核醫學實驗室、新能源理論研究所和軍工研究院分別得到了一套名為WSNS100的散裂中子源。
兆瓦級束流的SNS已經完工了兩臺,主要是理論物理研究院在用,這種級別的玩意別的研究所暫時用不到。
採用WSNS100為基礎的人造黃金全套裝置生產的黃金,成本只有天然黃金的三倍。生產的越多,攤到每噸黃金上的成本越少。
本是副產品的人造黃金,最後竟然成了整個研究計劃的核心,到黃金風暴發生前,組員達到兩千人,投資近三千億澳元,與整個專案配套的研究員約四萬。
財務部不能理解這種投入,李莊就說了一句,“我們團體創立的目的是為了搞研究,賺錢只是因為要生活。”
越來越精密的控制,越來越深的理論研究,越來越先進的放射性消除及金屬分離,越來越耐用的裝置及儀器,但離目標越近,越艱難,成本到最後以千分之一的速度在下降。
投入巨大的瘋狂研究,可用的副產品名單長得令人震驚,加速了公司在其他領域的擴張速度。原本只有雛形的小型同位素電池終於被研發出來,體積雖然與日本人的同類產品有差距,但功率已經可以滿足機器人的需要。
理論物理研究院和奈米科技研究院包括後來加入的能源研究院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