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是哲學上的推理而不是根據現實做出合理的判斷。一個很容易找到的缺陷是,沒有考慮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差別和人類社會的執行架構。如果完全避免所謂的剩餘價值,只會讓這個社會變成一盤散沙,增加經濟執行的成本。即便當年號稱某主義的時期,統治階層仍然活得很舒服,可笑的是有些普通人還懷念以前缺衣少食的“公平”,當然這些人不是既得利益者就是跟不上時代的人。
“不談這個,澳洲小工廠主和農場主那邊怎麼樣?”
“呵呵,不錯的,每次我們的員工過去,基本上都是讚揚。這邊缺工,我們的裝置剛好滿足他們的要求,特別是獨立製造機器人,不過有些人仍然只能打工,他們的水平不足以創業。”
“他們沒有遊行示威?”
“偶爾有,不過沒用,我們開的條件非 常(炫…書…網)公道,這世界總要講理的,如果讓強者跟弱者拿同樣的收入,那肯定到處都是懶人。”
“貧富差距大了也不好,這樣會引起動盪。”
李莊的擔心引起了鄧銘的嘲笑,“你開始研究社會學?澳洲不用擔心,事實上有健全體制的國家都不用擔心民生問題,只有經濟畸形的國家才會出麻煩。”
“花旗國體制很健全,但現在不妙,你的推理未必正確。”
“切,他們的體制是看起來健全,要不是美元的地位和龐大的內需,哪有這麼輕鬆,只要來一場技術革命,就可以將神話粉碎。不過我承認,這個國家的體制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