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觸角擴張到極限。
堪培拉很頭疼,珀斯也不舒服,他們不甘心自己成為北部荒漠地帶突然崛起勢力的附庸。
除了黃種人外,聯合技術公司有一半的員工都是白人,原澳洲本土的員工及家屬約一百二十萬,數字看起來不大,但這幫人來 自'炫*書*網'於澳洲各地,關係廣泛。
雙威方面沒有違憲,他們法務部的律師群對澳洲的法律很熟悉,這方面的漏洞不用費勁心思去挖掘。
找藉口?很難。蠻幹?沒把握,更不要說來 自'炫*書*網'民眾的口水。雙威方面與堪培拉和珀斯的協議非 常(炫…書…網)完善,充分考慮到變數。大勢力雲集的皮爾巴拉地區,聯合技術公司與他們的相處相對融洽,同盟者不好找。一家高技術企業,與傳統勢力的矛盾沒有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用不著刀兵相見。萬一矛盾激化,這個不知道底細的勢力會不會抽風進而釀成大禍,那是所有人都不敢打包票的事。
聯邦制有聯邦制的好處,民主有民主的優點,但沒什麼制度是完美的。聯合技術公司現在就是堪培拉喉嚨裡的一根刺,還是自己吞下去的。
第四十九章 威爾遜州
威森科技剛剛搬到澳洲時,堪培拉還很高興看到一個冤大頭在半荒漠的貧瘠地帶替他們花錢,但沒想到短短几年之內,局勢倒轉。
自《威森協定》簽署之日起,聯合技術公司與堪培拉和珀斯方面的明爭暗鬥從沒停過。政客想的遠比普通人要多,支援他們的本國勢力和國外勢力也很賣力。公司公共關係部和法務部員工過得並不輕鬆,但工作卓有成效,與澳洲兩大政黨工黨和自由黨的關係都不錯,對其他小政黨也有資助。
環保方面,公司一向很重視,很多環保組織都與公司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有些認同公司理念的環保組織成員還加入了公司的沙漠改造團隊。
在惡劣環境中建立的雙威四市,從最初的幾千平方公里,逐步拓展到現在的近十萬平方公里,公司上下的付出無需多言。從超級莊園專案組到超級莊園區再到雙威管委會,聯合技術公司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很踏實。艱辛難免,但憑藉先進的技術和天文數字的資金,成功地堆起來一個大花園。
西澳本來地廣人稀,威森科技搬到澳洲前,這裡只有不到兩百五十萬人,而現在整個西澳人口已近1100萬,60%都是聯合技術公司員工及家屬。其他的少量人口住在雙威市北邊和沙漠東北部,大部分都在珀斯附近和皮爾巴拉地區。
這麼龐大的一股勢力讓堪培拉和珀斯方面都有顧忌,公司公共關係部的訊息靈通,知道他們一直商量著什麼。威森科技內部的調整並不是秘密,威森四大院都擺在公司機構名錄上,這讓堪培拉的神經緊張到極點,珀斯方面被公司滲透得很深,他們的反應也不自然。
除了國家體系,哪家公司會在內部設立諸如科學院、工程院、醫學研究院和社會科學院之類的機構?堪培拉很擔心公司將來會獨立,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外援不好找,可以用到的勢力並不多。澳洲現在的經濟實力和英國相差不遠,雖然是英聯邦國家,但跟倫敦並不構成上下級關係,只是有個共同的精神領袖。花旗國不是什麼好鳥,本土勢力好不容易壯大,絕對不容許華盛頓又把腳踏進來,再說上次拆雷達站的事就是本土勢力推動的。
嚴格來說,聯合技術公司就是本土勢力,無論從法律意義上還是實際表現。就算以花旗國海軍的實力,現在也掐不住聯合技術公司的通道,這是一家以高科技產品和技術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
大沙沙漠其餘土地的購買批還是不批?堪培拉和珀斯方面很為難。
不批,憑什麼不批?違背憲法、聯邦法還是地方法律?就算僵著,聯合技術公司龐大的員工群可以個人名義買地,很容易將大沙沙漠劃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至於那些不願搬走的,聯合技術公司有的是手段把他們同化或趕走。李莊並不是那麼死板的人,何況他出的價格一向還算公道。只要不惹惱他,一切都好說話。
如果批,聯合技術公司更加勢大難治,他們的技術和資金力量足以完成剩餘土地的改造。公司下屬的農業集團腳步比其他集團走得快得多,在東部也有大片的耕地,只是為了避免損害澳洲農民的利益,基本上都出口,跟花旗國方面在國際市場中鬥得厲害。
不是隻有華夏智慧才能做出明智的抉擇,聯合技術公司等到的不是審批結果,而是堪培拉方面要李莊和公司管理層到堪培拉談判的邀請函。
李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