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2 / 4)

小說:土家血魂碑 作者:蝴蝶的出走

梭欏樹吧?

興奮之情在心中還未成形,老頭接著說:“具體情況我不是特別清楚,不過,我帶你們到我們寨子去問問吧,我們寨子裡還有很多比我年紀大的人,看看他們曉不曉得你們所說的梭欏樹。”老頭說得很熱情。

“您家的寨子在哪個‘點壩兒’?”寄爺問道。

“呵呵,魚木寨曉得不?”

“魚木寨?您家就住在傳說中土家風情儲存得最完整的魚木寨?”我吃驚地問道。

“呵呵,是有這麼一個說法。”老頭的笑容看起來謙虛中有驕傲。

“那……魚木寨離這裡遠嗎?要不我們先整點乾糧再說。”滿鳥鳥建議道。

“不遠,爬上這座山就能看到了。”老頭客氣地接過滿鳥鳥手中的乾糧,“走吧,我們邊走邊‘歹’,說不定還能趕上寨子里正在開‘晌午’呢!”(晌午:中飯)

我們稍作收拾,跟在老頭後面順著山坡上的羊腸小道向上走去。一路上雜樹藤蔓非常濃密,很多地方被綠樹青蔓攏成了一個個“隧道”,我們勾腰駝背在低矮的“隧道”穿行,一邊走一邊聽老頭說些當地的典故和軼聞趣事。

據傳,魚木寨曾名成家寨,古代馬、譚兩大土司連年征戰。譚土司困守山寨,馬土司久攻不下。一日,譚土司從山寨上拋下活魚無數,馬土司見魚興嘆:吾克此寨,如緣木求魚也!“魚木寨”由此而得名。該寨明初屬龍陽峒土司,後歸附石柱土司。寨門處用巨石修成的門樓建於清嘉慶四年,僅一寬約2米的石板古道可入寨門,兩面萬丈懸崖、奇險非常。寨內世居著土家族人,至今仍保留有完整的古代土家人生活、飲食、婚喪、建築習俗。男女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姑娘愛繡“花襪底”,織“西蘭卡譜”,做“布涼鞋”;男子善飲苞谷酒。有人稱它為“世外桃源”,一點都不誇張過分。

我們還從老頭口中得知,清江在利川境內向來有“三明三暗”、“五沱七灘”、“四峽六洞”等絕妙景觀之說。所謂“三明三暗”,即從源頭至檀香洞明流120。4公里,為“一明”;檀香洞伏流6公里至龍洞溝湧出,為“一暗”;從龍洞溝龍洞口至利川城東北落水洞明流58公里,為“二明”;落水洞口伏流8。5公里,至觀彩峽露出地面,為“二暗”;在觀彩峽明流l公里,為“三明”;伏流2公里至黑洞出口,為“三暗”。所謂“五沱七灘”即謝家沱、盆沱、大盆沱、太極沱、蔣家沱和白龍灘、釣魚灘、魚金灘、石板灘、小步灘、兩匯灘、枇杷灘。所謂“四峽六洞”即三渡峽、觀彩峽、毛家峽、方洞峽和檀香洞、龍洞、落水洞、鰱魚洞、響水洞、黑洞。有人過詩是這樣形容的:“明時澄清暗時幽,盤沱迂迴水倒流。險灘一瀉三千里,落水洞裡好泛舟!”

我們在綠樹掩映、荊棘叢生的山間小路聽老頭講述著當地的一些傳聞,也不覺得多累,身上即或冒出一些細汗,轉眼間就被包含著濃郁花香和種種青澀味道的山風趕跑了。不知不覺中,我們離山頂越來越近了。

離山頂越近,天光越明亮,太陽正當午,陽光從灑在山坡上,景色由墨綠轉為翠綠,站在敞陽的位置往下一瞧,發現龍洞溝整個一泓巨大的墨綠色的水潭,氤氳的霧氣在山間飄渺遊蕩,把滿溝滿壑渲染得神秘而幽深。

我們並沒有仔細去看腳下的風景,緊爬幾步,眼前陡然一亮,一幅大手筆的山水畫在我們眼前徐徐延展開來。我之所以用“徐徐”來形容,是因為我們的眼睛已經不夠使了,隨便一個地方都讓我們看得心襟動盪心跳加速。

當然,我們很快把眼光轉向一個古樸的小鎮上。只見千山萬壑之間,峰叢林立,群峰無一例外都是滿山遍野的翠綠,間或有一叢叢鮮豔的映山紅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其中有一峰格外獨特,遠看就像一條滑不溜秋的鯉魚遊弋在雲海之中,四周全是萬丈懸崖峭壁,而那個小鎮就座落於峰頂,但見古樸的吊腳樓群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青一色的石板路蜿蜒曲折,從我們腳下一直綿延到那個處於最險要的寨門前。

寨門用青石壘成的,有點像烽火臺的樣子,寨門前的石板路規則而完整,絲毫不遜唐崖土司皇城中的石板路。這條石板門橫亙于山脊之上,兩側同樣是懸崖,只不過懸崖之上林木蔥濃,讓人陡生一絲安全和鎮定。

“您家……前面就是魚木寨?”我扭頭去問老頭。誰知等我轉過身來,哪還有老頭的身影?其他三人也感覺莫名其妙,這活生生的人怎麼突然就消失了呢?我用眼光詢問了其他三人,他們三個都茫然搖搖頭,對老頭的去向同樣感到震驚和疑惑。

我這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