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3 / 4)

小說:土家血魂碑 作者:蝴蝶的出走

改的名字,因為廩君的先世正是從古夷水遷徙而來。

而我們,我、覃瓶兒、寄爺、滿鳥鳥和花兒此時正站在清江的發源地硒都齊嶽山龍洞溝入口。

之所以要到這裡來,其原因就是那兩枚陶印。本來,我之前的想法是,血魂碑的秘密也知道了,覃瓶兒背上的綠毛圖也消失了,這兩點主要的疑惑都找到了答案,並不打算再去按帛書的要求找什麼梭欏神樹,可後來因為兩枚陶印橫空出世,而且現世的地方令人覺得萬分蹊蹺,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感到一切都事出有因了。所以,最後我們商量了一下,根據花兒在夢中的提示,兩天後就來到了清江的源頭。

而之所以首先就來源頭,我們當時的想法是,清江全長423公里,流域範圍寬廣,要找到一棵樹,談何容易,所以最後乾脆用比較笨的辦法,沿著清江走一趟,沿路進行打聽探索,說不定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但是最開始,究竟從哪裡探索起,我們四人發生了爭論,依滿鳥鳥意思,應該先從廩君的出生地“武落鍾離山”開始找起,然後逆流而上,也就是把當年廩君走的路重走一遍,然而我上網一查,發現位於硒都近鄰長陽武落鍾離山的“赤黑”二穴存在太多疑點,網上是這樣說的——“從山頂另一側拾石級而下,不久便可見’黑穴’和’赤穴’。這二穴是各個部落生兒育女的地方,傳說巴務相就出生於’赤穴’。由於年代久遠,風雨沖刷,雷電轟擊,’山岩為崩’,所以洞穴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山下的定石坪就是’山岩為崩’的見證。在歷史記載中,凡提到武落鍾離山就會提到赤黑二穴,這是武落鍾離山的基本特徵。如《後漢書》關於廩君的記載中,就說到巴氏之子出於赤穴,另外四姓之子出於黑穴。《晉書?李特載記》說:’昔武落鍾離山崩,有石穴二所,其一赤如丹,一黑如漆。’在關於石穴的歷史記載中,大多都說石穴內有並立兩個石柱,稱陰陽石。《水經注?夷水》記載:‘西面上裡餘,得石穴,把火行百許步,得二大石磧,並立穴中,相去一丈,俗名陰陽石。’《太平御覽?荊州圖》記載:‘宜都(長陽曾隸屬宜都)有穴,穴有二大石,相去一丈,俗雲其一為陽石,一為陰石。水旱為災,鞭陽石則雨,鞭陰石則晴,即稟君石也。’《輿地紀勝》、《清一統志》等,都有廩君石穴中陰陽石的記載。”

疑點在於:其一,據說“武落鍾離山”即長陽境內的佷山,但經考古專家多方考證,當今的佷山根本不是傳聞中的“武落鍾離山”,而且“武落鍾離山”這個名字的來歷似乎也有以訛傳訛的嫌疑,原本應該是“巫羅眾靈山”,“武落鍾離山”這個名字是古代歷史學家筆誤而得來。這就是說,所謂的“武落鍾離山”也許根本就不存在,根據土家人崇巫信巫的特點,我倒偏向於相信“巫羅眾靈山”這個名字。其二,長陽境內確有“赤黑二穴”,但我經過與長陽朋友打聽,得知這“赤黑二穴”雖然與古籍中的描述相差無幾,但非常狹小,即使廩君和其它四姓確實出生在“赤黑二穴”,但這二穴中絕不可能生長在一棵梭欏樹,何況這裡的“赤黑二穴”是否真正是廩君的出生地還很難說。再說,據說廩君當年正是從此啟程西征的,他西征的目的一是開拓疆土,二是尋找那棵梭欏神樹,所以那棵梭欏神樹當然不會在他非常熟悉的生養之地。

出於這個原因,我們放棄了去長陽,而直接來到了清江的起源地龍洞溝。

當然,我們來龍洞溝是基於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既然明知長陽境內的佷山很可能不是傳說中的“武落鍾離山”,當然更不會是“巫羅眾靈山”,“赤黑二穴”附近也並沒有什麼參天大樹,我們去長陽只會浪費時間。——因為,得到兩枚陶印的時候已經是六月底了,離帛書中交待的七月初七隻有幾天時間了,時間很緊迫。而我們的想法是,既然廩君當年是在清江流域一帶活動,他應該有一定的方向性,那我們就從開清江的源頭開始找起,省得走彎路。

後來,事實證明這個想法是相當正確的,我們找到那棵梭欏樹根本就沒達到長陽境內。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其實,我們當時還抱著一種唯心的思想,萬事皆有源,我們從清江的源頭開始搜尋,說不定真能交上好運,一下子就找到了那棵梭欏樹了呢?還有,清江號稱土家族的母親河,而我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土家人,說來慚愧,還從來沒好好體會一下“八百里清江美如畫”的盛景,這次機會終於來了!

龍洞溝夾在齊嶽山和佛寶山之間,中間有一個非常大的水潭,水潭的邊緣有幾支溪流,正有潺潺的流水匯入水潭中。水潭中的水呈現深綠色,水面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