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發生著的命運並不能對浩渺的星空產生絲毫的影響,蔚藍色的星球依然美麗而悠遠。
在這顆仍舊充滿生命的星球周圍,環繞著八百多顆金屬飛行器。與地球的體積相比,它們的大小已經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然而這些人造星體作為人類科技中最尖端的一部分,卻對現代生活方式和全球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時間已經是大災難開始後的五個月又十天,一顆名為β-17的通訊衛星已經執行到它橢圓形軌道的近地點。作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組成部分,β-17的服役時間已接近十年。早在十月一日以前,地面控制中心便計劃對它的工作狀況進行評估,同時對已偏離的軌道進行校正。然而隨著太陽風暴的來臨,地球上喪屍災難的突然爆發,控制中心失去了原有的功能。β-17就同所有的人造太空飛行器一樣,開始遵循宇宙的定律,不受人力控制地自發執行。
動力系統和太陽能電力供應裝置在幾個月前的太陽風暴中陷入癱瘓,如今的β-17已經偏離原有軌道接近一百公里,到達離地球表面三百多公里的高空。
那裡稀薄的大氣層已足夠產生消耗衛星動能的阻力。β-17開始越來越緊地被地心引力抓住,加速向地表墜落下去。
隨著與地面距離的縮短,大氣層變得更加稠密,飛行器的金屬錶殼終於承受不住空氣的高速摩擦而冒出火花。先是作為太陽能發電板的兩隻翼展折斷,然後,衛星主體變成一個大火球。
這時候,從地面看上去,它就好像夜空中劃過的一道流星。β-17的自身重量將近半噸,這就使得它一直掉到地表附近時,還都沒有燃燒完全。
衛星自西向東地飛行,橫跨過亞歐大陸,一直來到陸地邊緣的中國上海。在距離地表一千米的空中,β-17的殘骸最後一次解體,裂成兩份。大的那塊墜落到繁華的南京路步行街上,小的那塊則繼續向東飛行,最終不偏不倚地擊中位於東方明珠電視塔267米空中的旋轉餐廳。
儘管經過燃燒以後,衛星殘骸的體積大幅縮小,然而經過幾百公里的加速,它所含動能隨之仍然十分巨大,高塔球體最後所受到的衝擊力已著實不小。
在兩根主要承重的鋼柱遭到致命性破壞的二十分鐘後,這座宏偉的鋼結構地標性建築,終於在連綿不斷的金屬吱嘎聲中,開始向東偏南方傾斜倒塌。
由最初的緩慢逐漸變得勢不可擋。附近的建築物被倒下的龐然大物牽連,附著在塔身支架上的建材紛紛掉落,大地撼動,隆隆震耳。劇烈改變的作用力使一個巨大的坑洞從塔基下顯現,將附近的房屋和汽車統統捲入地下,電視塔剩下的部分終於支援不住,連根傾塌。
濃重的灰塵從地表騰起,將倒塌的建築瞬時埋沒。
鋼構造的電視塔發射天線從周邊建築群中劃過、相互碰撞。火花飛濺出來,星星點點的火光就從煙塵裡燃起。火苗慢慢竄高,並連成一片,在西北風的助力下逐漸燎原。
黃浦江的另一邊,坐落著上海灘最悠久、繁華的商業區。這裡一年四季裡任何一天內,都擁有著世界上最集中密度的人群,今天晚上也不例外。人類去年最流行的衣飾時尚都可以在這裡的路人身上看到,人類的歷史彷彿凝固在了去年的十月初。
衛星殘骸所引起的大火已經蔓延開來。人體上的服飾經過一個冬天的風雪交加而失去往日的亮麗光鮮,從全球最頂尖高階的精品店和高階餐廳,到普通百貨和小吃崗,都被風助的火勢一一吞噬。火苗倒映在一雙雙空洞凸出的眼球裡,沒有驚慌失措,沒有四散奔逃,死亡和死亡在相互交織互相吞噬,燃著火苗的喪屍保持無動於衷,直到最終解體倒下。
寂靜的黃浦江被兩岸的火光映得通紅,水面上不見一艘輪船,兩岸的建築物在火焰的熱力中分崩離析。混凝土和磚石在轟然落地,強勁的西北風煽動著火焰在獵獵翻滾,人類遺留的現代化城市像在被怪獸肆虐而過,那毀滅時所發出的咆哮聲足以使最膽大的人膽戰心驚。
只是這一切恢宏或悲壯的毀滅場景,並沒有人類來作為見證。
此時此刻,在城市的另一端,綠城大廈的倖存者們卻處在安然的沉睡之中。
距離上回除夕晚餐已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從新年第三天開始,一股南下的冷空氣再一次席捲了這座已不再有人潮湧動的巨型繁華都市。
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延綿反覆達二十餘天之久的凍雨,傾盆的大雨過後是短時間內驟降的氣溫和寒冷的北風。從玻璃窗裡看出去,視野可及的範圍內都被花白髮黃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