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傾國之隱 作者:津鴻一瞥

十六章 迷離水澗

更新時間:2010…7…30 18:52:28 字數:2267

快樂之戰結束後,政府忙於戰後重建和撫平民眾心靈的創傷;而軍方則沉迷於研究北方軍區發明的隱身系統,希望將其運用到所有的國防軍事設施上、包括邊界的干擾系統中;而人們不再爭論有關“快樂”的問題,國會將與之有關的DNA藥物、人腦晶片等研究專案列入嚴厲禁止類行為,並寫入明文法規。

但是,原北方軍區的核心專家、高官等先後自殺或者失蹤,令軍方無從瞭解北方軍區何以能在技術上取得如此神速的進步、靜悄悄地單獨完成了舉國都沒能完成的工程,這成為未藍史上的一個懸案,直至幾十年後才得以破解。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重新找回了正常的生活節奏,科技、醫療、軍事等方面不時有新的發現和進步,又一度天下太平。

時間到了公元731年。

李遠和特工子軒自從聯手抓捕江殊後,因興趣相投,慢慢地熟悉起來,日久生情、彼此仰慕,已於去年結為夫婦,定居南都郊區。同時李遠已經晉升為國家情報局中校,子軒則退役回家,做了全職太太。

三月三日早上,正值休假的李遠與太太,正駕車在一個風景名勝山區旅遊。一路上車輛稀少,人煙罕見。但風光綺麗,美不勝收。

他們的目的地是浸山,在未藍的西北方。此時已經快到山下。

巍峨的大倉山脈,起伏延綿。在其東段,有山名曰浸山。浸山是以前的罱教聖地,罱教和大唐的佛教、道教有些類似,所以李遠非常喜歡浸山。山上,道觀庵堂林立,首尾相望,或掩映於林中,或獨立於峭壁;山中小橋或飛躍深淵,或橫架於潺潺溪流;曲徑通幽處涼亭參差,或臥於坡底,或立於彎道相迎。朝有薄霧飄渺,雲蒸霧繞,似清晨孩童臉上的睡意,任憑山間的晨鐘起伏迴盪,總是揮之不去;暮有夕陽餘暉千里,霞光萬道,襯出紅磚碧瓦,金碧輝煌。正是“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鏡中”。而眼望浸山的另一側山麓,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浸山的另一側山下,是倉浴江的發源地。倉浴江充裕的水流量,孕育灌溉著下游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未藍的三大母親河之一。上游的三支小江在浸山山下彙集。彙集處形成一個天然大峽谷,方圓二十餘里。三支支流從高山半腰上飛流直下,形成三個高達四百米、寬一百米的瀑布,水聲隆隆,水花四濺,一層又一層的白色濃霧,在陽光下照耀下立即色彩繽紛,轉眼變成一片一片的七色彩虹。周圍群山懷抱、層巒疊嶂、峭壁林立,懸崖上古木參天,奇花爭豔,好似一座世外桃源。

此處名叫三江口,是未藍的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除了按政府限定的計劃,每月開通一次遊艇旅遊觀光服務外,人跡罕至。

此時正值春季,桃花、李花爭相綻放,桃紅李白、相映成趣;徐徐清風從公路左右山坡交替吹過,引得漫布山坡的桃樹李樹,花枝招展,陣陣清香,撲鼻而來,飄落的花朵,徐徐墜向路旁的小溪,把溪水點綴得流光溢彩,倘佯而去。

二人一下車,禁不住心花怒放。子軒對著眼前的美景,一張接一張地拍照。

但突然間,子軒手上的照相機停止了閃光,因為她看間一側山坡上出現了一個大坑,露出新鮮的黃土。而記憶中,那裡是一座道觀。李遠也覺奇怪,兩人趕緊上山察看。到近處一看,果然是道觀的所在處,周圍的林蔭小路都還在,但都從大坑處斷裂。再看那大坑,方圓四、五百米,深一百多米,彷彿是一個大天坑。周圍有幾個道士也正在迷惑地東張西望。二人再往附近其他地方察看,又發現三個天坑,一個在金魚池,一個在涼亭處,而最後一個天坑,原本是一顆千年的參天大樹。

李遠猜不透地面坍塌的原因,也擔心有人被埋在泥中,就馬上報警。

警察很快趕到,一起來的還有消防救援隊。消防隊首先在道觀的天坑中察看、挖掘。過了很久,挖出了一大堆一大推的泥土,別說人影,連道觀房屋的瓦礫也未見一顆!李遠和警察頓覺此事不尋常。警察聯絡了地質專家,而李遠則聯絡了老上司周離。一小時後,地質專家和周離乘專機先手趕到現場。地質專家詳細勘察後,斷定天坑中泥土是地下原來的泥土,因為他的顏色、含水量和天坑四壁的泥土一模一樣,而且土質細膩緊密,根本不是地表塌陷的土地,也就是說根本沒有發生坍塌、地陷事故!

那這些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原來房屋、樹木、水池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