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呀。”族長很嚴肅地說,千溪村的教育工作很到位了,下河村可不敢保證。老頭很看好自己村的,傲嬌著了。
楊族長也很嚴肅地承著,“放心好了,過一段時間我們就會敲打一番的,村裡人現在都念著晚渝的好了。”能不好嗎,村裡的娃娃回家就做家長的思想工作,盯得夠緊了,村民人人有班上,家裡雞、蘑菇以後都是收入,誰敢說她不好,那還不拼命。
不過也有擔憂的地方,就是像千溪村當初一樣,現在下河村很多農戶家有親戚過來打聽,還有想走後門想託關係進廠的,看來回去還得讓大家注意些。
這頓飯,工人吃得滿意,臨走時,晚渝和郭工頭結了帳,分外還多給了一百兩算是給工人的喝茶錢,更是讓工人感動得差點落淚了。
“今後,我們千溪村會有很多人家蓋這樣的小樓,到時候,你們可不能推辭了。”晚渝揶揄地說。
“那我能外了嗎?到時候不找我們,我們知道了肯定生氣。”喝得有點高的郭工頭拍著自個的胸脯說。
“就是,不找我們就是看不起我們。”工人也架勢,跟著喊。
上工的工人聽了,都笑了起來,對晚渝說的那天充滿了期待,按照如今這樣的收入,蓋樓房已經不是夢想了。
樓房蓋好了,可是門窗還沒有著落了。於木匠父子和帶的兩個徒弟,外加伯伯根本就忙不過來,這書院在入冬之前肯定要進人的。
“於師傅,你有沒有相熟的同行?”晚渝發愁地問於木匠。
“有呀。”
“能不能找些底實的人過來,我們算工錢。”晚渝覺得這樣工程會進得更快些。
“我這就去找。”於師傅也很著急,工廠那邊車間就留了兩三個人肯定忙不過來,這邊當然是越快越好了。
一直等到第二天,於師傅才風塵僕僕地帶了十來個木匠過來。晚渝知道這個時代的木匠都是分撒開,走街串戶找生意或者是在家坐等生意上門的,於師傅找到這麼多人下了不少功夫了。
帶著木匠參觀了書院,這些木匠見書院的工程浩大,都笑逐顏開,半年都有活做,不用出去找活幹了。
“我要你們保證質量。我們寫好協議,如果你們做工馬虎達不到要求的話,到時候要賠我銀子的。”晚渝嚴厲地說明。
“於兄弟來的時候交代過了,我們會用心做的。東家放心好了。”一個木匠代表表明態度。
晚渝找來筆墨按人數寫了合同,定下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讓木匠們按上了手印。大家各執一張收好後,這些工匠就開始上工了。
有了這些木匠的加入,進度果然就快了許多。晚渝過來查過幾次,發現質量都還不錯,就將書院的事情交給了兩個伯伯負責,自己不再理會這邊的事務了。
第八十七章 大伯離村
更新時間:2012…11…26 8:41:10 本章字數:7634
再過十來天就是中秋節,各家的魚塘裡的魚也該出塘了。嘜鎷灞癹曉
晚渝給村裡的男工放了一天假,專門用來清各家的魚塘,這些魚塘裡的魚不用找莫清休店裡人幫忙,自家兩座城裡的店就可以賣出許多。
前些日子,京城和青州蔬菜店就打出了廣告,大戶可以定魚。在這古代哪有人養魚,大多靠漁民捕魚,有沒有魚吃,或者是要多少那得看運氣,現在晚渝將這樣的好事擺在大家面前,那些官戶人家還不欣喜若狂?兩個店接了不少的訂單了,村裡所有的魚加起來銷路都不用發愁了。
第二天,這些村民都喜笑顏開地相互作伴挨家捉,其實也簡單,見田間深溝裡的水放掉一部分,人從一頭趕魚。魚集中到田頭,往上扔就行了。
這些魚大多長到兩三斤多重,一斤魚市場上賣了三十文左右,這一條魚就接近六十文,大多人家也就三四五畝地,這樣各家能起魚三千多斤了,除去留作自家食用和送人的,也要賣上三千斤了。
田頭準備運輸的馬車上鋪了厚厚的油布,兩邊加高,村民這邊魚起塘,那邊稱好就上了馬車,二十多輛的馬車候著,很是壯觀。晚渝收購這些魚和村民說好是每斤要收五文費用的。村裡人對比田裡的稻子覺得這魚就是白送的一樣,而且這麼多的魚要送到城裡交運費也是應該的,沒有人反對。
忙活了一整天,總算將村民地裡的魚起了,稻田中偶爾有漏網之魚也沒有關係,正好留著中秋節吃了。到了晚上,各家估計都在數銀子樂呵了,反正家家廚房都飄出魚香味。
下河村工人下工時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