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所言甚是。”
金氏和白芍的屍首,不拘是燒了或是丟在亂葬崗裡,都可以,反正金家都敗落了,誰還會在乎她們去哪裡?
竇雅採聽了冬梅肯定的回答,微微一笑,轉頭對著來福和那兩個內監道:“你們都聽到了?冬梅姑娘讓咱們自己處理,那你們就抬著金氏和白芍的屍首到宗人府去,如實稟報今夜這件事,哦,對了,”
竇雅採頓了一下,轉眸望著冬梅笑起來,“還得麻煩冬梅姑娘跟著他們去一趟宗人府了,主要是希望冬梅姑娘做個證人,不會耽擱太久時間的。”
一聽宗人府三個字,冬梅就冷了眉眼:“王妃娘娘,奴婢不大明白您的意思。”
竇雅採呵呵一笑,你能明白才有鬼了,這是她才想出來的好法子好嗎……
“我即便奉旨處理了金氏和白芍,這於情於理都是說得過去的,但是金氏好歹也是有官籍的人,她也是瑞王爺的妾侍,如果她死了,是一定要去宗人府報備的,如今皇太孫為什麼出痘的事兒想必宮裡的人都知道了,我把金氏送去宗人府,再讓來福帶了人去說清楚此事,不就了結了一樁公案麼?至於冬梅姑娘,你還是得去做個見證的,畢竟太后娘娘的密旨被你給燒了,你得去告訴宗人府的人,我是奉了太后娘娘的旨意才處置金氏和白芍的,這樣一來,你跟我都好交差,而且宗人府那邊也有個交代,金氏這屍首也算是有了去處,豈不是完美嗎?”
太后想撇的乾乾淨淨的,借了她的手來除掉金氏,然後將來握有她的把柄,密旨已經被冬梅燒掉了,這件事如若就這麼過去了的話,將來若再次提起,不僅僅金氏是死無對證,就連那密旨,太后和冬梅都是可以矢口否認的,今夜的這些見證人身份地位個個都不及太后,怎麼會讓人相信呢?
手正絕那會。太后越是想私底下了結這件事情,竇雅採就越是不讓她這樣做,這也是她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跟冬梅詢問確認密旨內容的原因,只要太后讓她全權處理這件事,而太后只想要金氏的死訊就夠了的話,那她是完全可以將此事搬到明面上去解決的,這樣一來,這件事就沒辦法在私底下解決了,反正金氏已經死了,她的屍首在大理寺也好,在宗人府也好,實際上都是不關太后的事了的,而且竇雅採也完全沒有違揹她的旨意,竇雅採確確實實的處置了金氏,而且也全權處理了這件事。
竇雅採的想法很簡單,讓來福和這兩個內監把金氏和白芍的屍首帶去宗人府,將事情的原委完完整整的說一遍,讓冬梅跟著也去,為的就是要冬梅親口承認有太后密旨的存在,也就是說,金氏進獻珊瑚手釧謀害皇太孫一事,竇雅採要在金氏死後才去宗人府報備,這樣一來,宗人府就不能徹查此案了,因為太后已經下了密旨,這件事已經由瑞王妃全權處理了,也不過是去宗人府走個過場罷了,而竇雅採現在需要的就是這個明面上的過場,別的什麼都不重要了。
太后想把這一盆子髒水潑到瑞王府來,竇雅採就要原封不動的潑回去,而且潑的冠冕堂皇,理所當然,不是要她全權處理嗎?她就是這樣全權處理的,根本不算抗旨不遵,相反的,絕對的秉公辦理,毫無私心。
並且,太后就再也不能抓住她的把柄了,因為這件事已經在宗人府備案了,即便是秘而不宣,那也是有見證人存在的,太后就算要動手腳,也要顧及一下,總比這樣私底下不明不白的解決要好得多。
冬梅也是個聰明人,待在太后身邊這些年,形形色色的人見過不少,竇雅採這話一出,裡頭彎彎繞繞的心思,她不過想了一下就都明白了,心中暗道,這個瑞王妃果然是心思機敏,她還納悶為什麼之前要一遍一遍的問她那全權處理的事情,原來是在這裡等著她了……
當即微微一笑:“王妃娘娘,不巧的很,奴婢還要趕回宮去服侍太后娘娘喝藥,耽擱不得,奴婢覺得,還是娘娘自個兒帶著人去宗人府吧,這些事情,奴婢就不去添亂了。”
既然看出她的心思,又豈能讓她如願?如果她真的跟著去了宗人府,那太后娘娘的安排就都白費了,那還要燒了密旨做什麼呢?豈不是多此一舉……
竇雅採早知冬梅會這麼說,微微一笑:“姑娘不會是想抗旨吧?說句不中聽的,姑娘這是在我瑞王府裡,不是寧壽宮。”
如果冬梅不去,那就是不遵從她的安排,這就有悖於太后的密旨,冬梅也就等同於抗旨,若是冬梅不認同自己抗旨,也就不認同太后密旨的存在,這對於她來說是個死迴圈,她就算再怎麼繞,也繞不出來,而且,竇雅採最後這句話,也是在提醒她,她就算再得太后喜歡,